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立耳。”
这是孔子对自己人生不同阶段的评价,也是对后人的警示:
人生的不同阶段,应该思考不同的问题,做不同的事情。
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
三十而立,你的立场是什么?
人到了三十多岁,就应该学会如何安身立命、谋生,为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们常说“三十而立”,但“三十而立”是我们的疑问。
其实,从自己做起,开创事业、组建家庭,才是三十岁应该完成的事情。
1. 站直
《吕氏春秋》 有句话说:“万事之本,先治身”。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要确立自己的地位。
人要想站得住,就需要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查漏补缺,完善进步。
在自省阶段,我们总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但不必灰心。
龙不能一步登天,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龙在天上飞,就需要经历一段龙无法使用的寂静期。
利用这段时间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你就能一飞冲天。
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完整的人生价值观、独立行动的能力,将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是人生的年轻人,确立自己的地位是重中之重。
不治己,何以治天下?想要给世界带来和平,就必须先站起来。
一切的根本在于立身。
2. 建立职业生涯
欧阳修诗中有云:“大功告成之日”。
步入社会三十多岁,开创事业、实现个人价值,是立足于世的根本。
尽早开始职业生涯,不仅可以为生活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还能提供精神上的自我满足。
韩闯苦读十几年,不就是为了利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将自己的热情变成现实吗?
当你还活着的时候,你应该珍惜你宝贵的青春,用你最好的年华去不断创造、不断进步。
只有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才能开创自己的事业。
立业是实现精神追求的现实寄托。
人生漫漫,立志立业。
3.组建家庭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千百年来,无数大家族用优秀的家训来教育自己的子孙德才兼备,向世人展示了名门望族的优良家风。
《颜氏家训》、《曾国潘家书》等经典都体现了“构建家庭”对于个人乃至家庭的重要性。
建立家族是家族培养优秀子弟、凝聚家族力量的精神文化基础。
建立正确、积极的家风,形成和谐、友爱的家庭,也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重要保证。
为己,教人德艺兼备,堂堂正正,修身养性;为家人,教导他们家庭的兴衰,教导他们如何爱护家庭、经营家庭;为了他们的国家,他们教导他们世界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家风正则子孙正,源正则国家正。
只有建立一个好的家庭,人生的道路才有保障。
你四十岁了,你并不迷茫。你在困惑什么?
为人生之路奠定了基础后,我们迎来了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岁。
到了这个阶段,生活不再迷茫、不再疑惑。
外在,我们了解社会;在内部,我们了解自己。
1.了解社会
马克思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人的本质并不是一个人固有的抽象概念。
实际上,它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 ”
人到了四十岁,已经在社会上奋斗了十几年。这四十年,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我们生活的社会。
要知道,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你在社会上有坎坷,你要学会适应社会,适当地割掉棱角,而不是试图去改变它。
当我们踏入社会的时候,生活的经历会让我们沉淀下来,经历过的坎坷也会为我们积累丰富的经验。
这些就是所谓的人生经历,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宝藏。
不迷茫之时,要真诚本心,仁慈世故,知世事而不圆滑。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做事之道,生活自然就会顺利。
孩子需要学习技能,青少年需要打基础,成年人需要了解社会。
如果你了解社会,你就会了解如何生存。
2.了解自己
四十岁的人,在一个连接过去和未来的年纪,必须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意义。
在此期间,生活趋于稳定。年轻的时候,你努力工作,组建了家庭。现在你需要保护这个家族企业。
我们要在上孝敬父母,在下教育子女。
当你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你不仅要明白自己有这样一个照顾家庭的责任,而且还要在这个责任中修心。
人在这种责任的经历中成长,心灵在修行中变得坚强。
所谓“无疑之年”,就是要解决对自己的疑虑。
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生活。
明确自己的责任,明确自己的内在修养,才是四十岁时给自己最好的答案。
如果你五十岁时知道命运,你知道什么命运?
孔子早年游历各国,但从未受到重用。终于,在50岁的时候,他明白了命运的意义。
所谓“命运”,就是我们人生的内在使命。
一个有使命感的人,知道自己的命运和人生地位,也懂得责任的重要性。
1.了解命运的轨迹
刘同说道:
“你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为你量身定做的。”
人生在世,命运可以在一瞬间改变。
刹那间,我们的人生可能会经历酸甜苦辣、大喜大悲,命运的轨迹也可能会随之改变。
人生走到一半,路上总会遇到很多问题。
但我们却在不断的历练中成熟,从惊慌失措的少年变成了懂得命运、不抱怨命运的中年人。
无论遇到什么,就顺着命运的轨迹,从容前行。
人到中年,最重要的不是去埋怨老天,而是要知道命运的轨迹,保持豁达的态度。
2.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
圣严法师告诫我们:
“我们不应该去争取生活中的地位,也不应该用比较和差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我们应该从平等和平淡的角度来肯定自己。”
经历了半辈子的人生酸甜苦辣,我们已经彻底明白了自己的能力和人生的地位。
无论结果如何,都应该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只有乐观,不抱怨,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否则,你将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
五十岁之前,尽力而为;五十岁以后,听天由命。
人生地位确立了,对别人不利也是很正常的。
3.了解未履行的责任
关汉卿在剧中写道:
“只是人到中年,一切都结束了,我怎么能白白浪费时间呢!”
当你到了知道自己命运的年纪时,你总会深刻地意识到,时间不等人。衡量自己的生活和未完成的责任常常会产生一种紧迫感。
此时此刻,我们不应该沉入岁月留下的沟壑之中,而应该肩负起自己应该肩负的责任,微笑地面对生活。
当我们过了五十,我们可以选择做一个平凡的人,但我们不能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
如果你选择放弃未完成的事业,那么你前半生的努力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当五十岁的中年人承担起未完成的责任时,他会发现这种积极的状态可以重新获得生命的活力。
不管你多大年纪,知道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不懈怠,才是最好的状态。
如果你六十岁了,耳朵光滑了,为什么还要光滑呢?
我在这世上已经六十年了,经历过风风雨雨,早就具备了看世界、包容非议之言的能力。
这个年纪,一旦看透名利、人生,就能达到自由自在的新境界。
1、看清名利
金庸《侠客行》中有一首诗:
“世间四面有江湖,世人聪明而愚昧,名利世间有风雨,但最终人都输了。”
步入晚年,回顾人生。想当年,无论是大功告成,还是一帆风顺,名利财富最终都转瞬即逝。
人生很多时候,人们都会把名利看得比其他东西更重要,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很容易迷失自我。
几十年的人生,因为名利,错过了无数的人和风景。
但你只有一次生命。与其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追求名利上,何不看透名利,欣赏人生的一切风景呢?
人到了晚年,总会明白名利并不是永恒的。一百年过去之后,还会剩下什么?
当你步入老年时,你应该放下对名利的追求。
没有名誉、财富和努力的证明,钱总是白白浪费。
只有看透名利,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2.看透人生
《道德经》 说道:
“至善者如水,水善万物而不与之争,人所厌恶,故近于道”。
在道家理论中,水是最好的、最柔软的。它是连续而密集的。其小则寂静,其大则动荡。
不与他人发生争执,凡事包容。这就是生活方式。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竞争”。如果你看透人生,你就会明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如水一般,利万物,不争不抢。
一个人如果能在纷繁的世界中平静如水,沉默不语,就能从容处事,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
滋润万物而不发声,包容万物而不争。
水如此,人生亦如此。
这是一条漫长的路,是时候与生活和平相处了。
3.看透人生
白洛梅的作品里有这样一句话:
“生活就应该剔除繁杂,保持简单,让世界为之震动,让心永远如莲花,静静绽放。”
其实,人生应该是一个消除复杂、回归稳定的过程。只有扔掉不必要的包袱,我们才能过上更轻松的生活。
而有些人却始终看不透,深陷风起云涌的名利场中无法抽身。
到了晚年才知道,生活有时就像一堆鸡毛,让人难以忍受。想要摆脱一切烦恼,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恶留善,从自己的内心开始。
生活需要简单化,留下“清水出芙蓉,去除自然饰物”的明快与朴素。
饮酒闲聊乏味,千言万语长谈只是浮华尘埃;
生活如此简单,一行墨迹无法掩盖世间万千喜怒哀乐。
人心如莲花,生命的真谛就在于化繁为简。
孔子曾感叹:“死者如日夜不放弃的人”。
人的一生岁月如流水般溜走,所以应该尽早为自己的人生做好规划。
三十岁时,建立正直的身体、理想的事业、和睦的家庭;
四十岁时,解决社会的困惑、责任的困惑、内心的困惑;
五十岁,你知道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的人生地位,知道自己未完成的责任;
六十岁,能看透名利,看透人生,看透人生。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四十岁有什么不好?五十岁你了解多少?六十顺利什么?】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这篇文章说得真对!我今年已经四十出头了,感觉很多事情反而越想越不清楚了。以前以为到了某个年龄就能明白人生的真谛,结果发现只是换了一种困惑而已。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三十岁后的人大多陷入焦虑之中,想要追求事业成功,爱情美满,家庭幸福,可有时却感到很迷茫,根本不知道怎么做才能做到这些。文章里提到的“四十惑什么?”、“五十知什么?”、“六十顺什么?”让我感觉很有共鸣。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今年三十岁,还沉浸在工作上的奋斗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还没感到人生迷茫或者困惑呢!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作者把人生比喻成一个不断前进的旅程,不同的人生阶段意味着不同的探索与收获。读完这篇文章后,更加理解了人生的不容易,也更加珍惜当下每一天。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道理,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只有接受和顺应才是最好的状态。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倾向于认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年龄段能概括一切。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和成长,不必局限于外界给设定的标准。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四十岁应该是人生的新起点,可以坦然面对过去的经历,展望未来的可能性,继续奋斗下去!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说六十岁顺什么?我不这么认为啊。老了身体不好、身边的人也都走了,很多时候感觉孤独又无助。虽然会慢慢习惯这样的生活,但心里总会有一丝不甘心。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的确,人生的经历越多越能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每个人都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去坚持下去!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没有触及到很多人的真实感受,年轻人的压力更大,追求成功更迫切,而年龄越大反而对人生观更加清晰吗?我觉得可信度不高。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比较认同作者的观点,特别是五十知什么?其实就是经历丰富,閱历深广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的真谛。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不同的,谁说“四十惑什么?”、“五十知什么?”、“六十顺什么?”一定是规律呢?我觉得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节奏。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只是一篇泛泛而谈的文章,没有深度,没有真正触及到人生的核心问题。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人,我认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我们应该接受和顺应这个过程。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四十岁了,感觉自己仍然在摸索中前进。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我会努力活出精彩!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最近也有一些困惑,不知道自己在追求什么。感觉和作者文章中的情绪很相似,希望能够早日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方向。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各有各的美好。重要的是心态平和,享受当下每一分每一秒!
有1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