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道,美就是美,但这就是恶。
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但是这样就不好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补,长短相比较,高低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从。其他。
是故圣人无为而教,无言而教;
一切事无迟疑而行,无有而生,无依而成,无住而成。
我觉得我没地方住,所以我不去。
先说第一句话:世人都知道,美是美,这是恶。大家都知道好就是好,但是这样就不好了。
“天下”一词经常出现在《道德经》之间。它的本义是整个世界,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世界这个概念。老聃时代,即东周,周天子直辖的都城位于中央。外圈是各个诸侯国,外圈是被视为落后、野蛮的蛮夷之地。这三者的总和称为世界。 “吉”是两者的意思。在我们现在的习惯认知中,通常美与丑相对,善与恶相对。但老聃那个时代的语言习惯和我们不一样,比如:
《列子·黄帝》:“善恶不会从心间溜走,脚步不会在山谷中踉踉跄跄”。
《管子·枢言》:“邪恶中充满了美丽。”
《礼记学记》:“君子知其难,亦知其美与恶。”
甚至南宋辛弃疾《沁园春·将戒酒止酒杯使勿近》:“怨无大小,由所爱而生;事无美恶,过失则为祸”。美与恶的关系依然如此。
参照上述中国古代词句,我们可以看出,“美”字在古今中有着相似的含义。它们都是令人愉快的事情。现在变成了二字词——美丽,邪恶则指恶心的东西。现在变成了——丑二字。
“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就是说美的标准已经达到了天下人都知道并视为贵高的地步。
那为什么后半句要说“这是邪恶的”呢?
因为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当大自然原本产生的“美”被固化成一种硬性的标准,而很多人被迫屈服于那个标准时,这种美就不再是美,而是一种令人厌恶的病态“美”。 ”。
这种事情一直都在发生。例如,有人从心底里哀悼父母的去世,在父母坟前的房子里安顿下来,在遵守孝道的同时增强自己的能力。这自然是一件令人钦佩和美好的事情。但当一个社会认为你三年不娶不守坟就是不孝的时候,很多人无奈,只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事情,甚至故意摆出这样的样子来博取名气,比如汉末的袁绍、袁本初。那么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处呢?
为了帮助老聃讲清楚这个道理,庄子写了一个关于模仿别人的故事:越国的大美人西施,心里常常有痛苦,所以走路的时候,常常会微皱眉头,把手放上去。轻轻地放在她的胸前。邻居们都觉得她很可怜,看到她就觉得可怜,她长得真漂亮,我还直呼她像“西施捧着心”。因此,很多人都来看西施皱着眉头走路。同村有一个丑陋的女人,名叫董氏。她很羡慕大家对西施的喜爱。她觉得人们之所以喜欢西施,就是因为西施走路时双手捧心、皱着眉头的样子,所以她走路的时候捂着心,皱着眉头。皱着眉头。村里的有钱人看到她,立刻跑回家关上门,免得她见了反感;而穷人看到董氏,连忙带着妻儿躲避。庄子说,董师只知皱眉为美,却不知道皱眉为何为美。
西施本身就是一个美人,人人都喜欢看她。西施皱眉是因为她的心真的很痛,这是很自然的表现,所以大家都可怜她,对她皱眉,因为他们爱她。东石则不同。她本身并不漂亮,误以为人们之所以喜欢西子,是为了拍她马屁,于是皱着眉头拍马屁,希望能像西施一样受宠、受人欢迎。这是一种动机不纯的矫揉造作。自然会被讨厌。
模仿他人,可能是庄子发明的一个故事,用来解释“天下人皆知美者为美,而此为恶”这句话。但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它也可以看作是现实中丑恶现象的浓缩,因此可以称为寓言。
前几年,影视界的老板们都喜欢狐狸精的脸,所以很多影视演员都争先恐后地整容、削尖颧骨来迎合潮流。于是,屏幕上全是一张张细长的脸,所有人看到他们都感到厌恶。不少原本天生丽质的女星都想占便宜,却整容失败,瘫痪了。他们不仅事业失败,还被羞辱了一生。这何尝不是模仿别人、“世人皆知美是美,却是恶”的现实写照呢?
再比如,曾经有一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不富裕,没有人愿意扔掉破烂的衣服。修补它们并再次穿上它们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有些人为了炫耀自己勤劳节俭,故意在自己的精美衣服上打上许多补丁,希望能博得好名声,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荣誉和好处。一旦一个人如此成功,无数人就会效仿。这种自命不凡的背后,其实是对利益的不择手段的追求,这是丑陋的。这种东西本质上和东施仿制是一样的,自古就有。只是眉头和心被补丁或者其他东西代替了。
一旦模仿他人成为一种潮流,就会在小范围内扭曲部分人的价值取向,甚至在大范围内动摇社会和国家的秩序。
所以,老聃的这句话是在告诫我们,善与恶并不是静止的对立面。一旦善的标准变得僵化、病态,就会向恶的方向转变。同时也提醒我们,只有那些自然真实的美女才是真正的美女,那些矫揉造作、道貌岸然的伪美女本质上都是邪恶的。
【老聃说:世人都知道美就是美,但这就是恶!于是庄子编造了“东施小方”】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赞同老聃的观点啊!很多时候总觉得大家都喜欢一个东西,那它是不是真的真的好呢?反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就像现在网络上什么都流行,跟风很容易走弯路。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确实很有启发性,让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盲目跟从潮流。其实很多时候“美”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不能一概而论。比如有些人觉得某款衣服很时尚,但也许在我看来就是土气了。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很多人只追求所谓的“美”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是“东施效颦”,最终的结果只会让人更加可悲。我们要明白,“美”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和一种境界,不是外表的装饰或者浮夸的花哨。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说的有点道理啊,我们常常被大众眼光的“美”所迷惑,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像小时候看电视节目,都觉得那些明星漂亮、酷炫很渴望模仿他们,结果呢,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丽?我们应该懂得欣赏不同类型的美好,而不是盲目跟风。
有16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说的太绝对了!“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是错误的。很多时候,“美”本身就是一个很主观的标准,取决于个人的理解和感受,不应该一概否定所有被认为是美的東西。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太长篇大论啦!关键是要明白“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句话表达的是一个道理,我们需要警惕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当然,“美”也不需要过分追求某种形式上的完美,真正的美来自于内心的丰富和对生活的热爱。
有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更认同文章里的“东施效颦”这个例子!想要变得更好,应该认真学习和提升自己,而不是盲目模仿别人,最终只会适得其反。要记住,“美”不仅仅是外表的装饰,更是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体现。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老聃说的很有道理呢,很多时候我们都被世俗的定义所束缚,忘记了真正的美丽之处。要学会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开放的眼界去看待“美”的概念,或许才能找到真正属于我们的答案。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这句话确实点明了一个问题:盲目的追求所谓的“美”,反而会让人丧失自我和真实的感受。我们要懂得批判性思考,并最终找到自己心中真正的“美”所在。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很有深度,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美”的真谛。它不仅仅是外表的华丽,更是内心的丰盈、精神的升华。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哈哈,这个标题好生动有趣!老聃说的确实是实惠啊,很多时候追逐潮流,反而失去了自己的辨识度。就像衣服选购一样,合身的才是真的漂亮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这句话很有意思,其实也反映了人们的思维定式。我们总是将已知的定义作为衡量标准,却忘了思考背后的逻辑和真实意义。
有20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个标题让我联想到很多现代人追求的名牌效应,往往为了凸显自己的身份地位而盲目消耗。这种“美”只是表面的虚荣,不代表内心的强大和充实。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觉得有点讽刺啊,明明强调"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结果还要通过 "东施效颦" 这个例子来阐述。是不是自己也陷入了这种“美”的圈套?
有6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文章让我思考了很久!其实,“美”是一种主观的感觉,每个人对美的理解都不同,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应该尊重不同的审美观,并努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