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蒲松龄笔下的这次地震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郯城地震”。这次地震发生在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清康熙七年农历6月17日戌时)。震级为8.5级。震中位于临淄西北约150公里处的巨梁、郯城地区,属临淄。破坏性区域。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又名剑臣,又名六全居士,世称聊斋老师,自号一师。现为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没落的中小地主、商人家庭。 19岁参加童子试,获县、州、路第一名,名噪一时。招收博士研究生。经过多次尝试,他都失败了,直到71岁才成为功圣学生。迫于生活,他除了在同义人宝应县令孙惠做客数年外,主要在西浦村毕继友家中担任私塾教师。他用舌头和笔辛劳了近40年,直到1709年方撤帐回家。 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岁。创作了著名的中国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地震注意事项:
康熙七年6月17日,发生大地震。于氏来探望稷下时,方与表弟李笃之在烛光下喝酒。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而去,西北而去。所有人都惊呆了,不明白为什么。有的桌子摇晃,酒杯打翻,房梁、椽子、柱子弯曲折断。彼此对视一眼,都黯然失色。时间长了,我们就会知道,地震和各种疾病容易发生。看见楼阁房屋,倒下又站起来;墙倒塌、房屋倒塌的声音,加上孩童的哭声、妇女的号角声,喧闹如鼎沸。康熙七年6月17日,发生大地震。其时,我在稷下作客,与表弟李笃之在灯下饮酒。忽然,听见一声雷鸣般的声音,从东南方向传来,向西北滚滚而去。所有人都感到震惊和惊讶,不知道为什么。不一会儿,桌子晃动,酒杯打翻,屋顶梁柱发出断裂的声音。所有人都震惊了,面面相觑。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意识到是地震了,赶紧冲出了家门。只见外面的亭台楼阁,一会儿倒在地上,一会儿又直立起来;墙壁倒塌、房屋倒塌的声音,夹杂着孩子们的哭声,震耳欲聋。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徐克:晚上7点到9点。稷下:地名。此指临淄。《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引自刘向《别录》:“齐有蓟门,亦为城门。士言之,会于稷下。”
人头晕,站不起来,就坐在地上,到处侧身。河水倾泻十余尺,城中鸡鸣犬吠。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安定下来。看看街上,裸体的男女聚集在一起,互相交谈,忘记了自己并不是赤身裸体。后来听说某地有一口井倾斜,无法排水;某户人家的露台从南向北改变了方向;这实在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变化。那人头晕得站不起来,只能坐在地上任由地面颠簸。河水汹涌,离岸有一英尺多。鸡鸣狗叫,满城一片混乱。一个小时后,他终于稍微平静下来。看着街上,男人女人赤身裸体地聚集在一起,谈论着刚才发生的事情,忘记了自己没穿衣服。后来听说地震时,某处井井倾斜,抽不到水了;某户人家的一栋楼是从北向南倾斜的;栖霞山出现裂缝;地穴。这真是一场罕见的奇异灾难!倾其:倾斜。廄,通“侧”。栖霞:县名。今属山东省。沂水:县名。今属山东省。 溲(su鲜) 淹(niopee):小便。脸颊放慢:放松嘴巴。仪和:如何。
蒲松龄的主要作品有:
【清代蒲松龄《地震》古诗词赏析增长知识】相关文章:
2.米颠拜石
3.王羲之临池学书
8.郑板桥轶事十则
用户评论
哇塞,这首“地震”真是太震撼了!蒲松龄的笔触真细腻,把地震带来的恐怖和灾难写得淋漓尽致,让人身临其境。古人的文采果然不输现代小说啊!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一直觉得理解诗词的关键是感受其中的情感,这首《地震》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面对自然的力量,人类显得那么渺小和脆弱。真让人深思!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对清代文学有点感兴趣,所以看到这个帖子就忍不住来评论一下。这篇解读写的蛮细致的,特别是对诗句中的一些意象的解释,让我有了一些新的启发。
有12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诗描写得真精彩,尤其是最后那两句“大地无常者,万国莫轻言”,警示意味十足,让人不禁要反思,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有11位网友表示赞同!
感觉这篇博文太学术了点,读起来有些枯燥。要是能用更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或者加上一些图片或视频,一定会更有吸引力!
有10位网友表示赞同!
其实我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古诗的风格,有点老套了,现代的诗歌才更有内涵和深度啊!这首《地震》写的东西有点太过于悲观了,让人心情沉重。我希望看到一些更积极向上的作品。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不过呢,这篇博文的观点我还是认可的,清代文学确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蒲松龄写的诗词总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内涵。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古典文学,可以增长视野、提升情商!
有18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首《地震》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优秀作品,它不仅描绘了地动的灾难景象,更警示人们珍惜生命,顺应自然规律。真是太有意义的一篇文章了!
有7位网友表示赞同!
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真的恐怖,尤其是古时候缺少现代科技的时候,恐怕更让人恐惧吧。这首诗虽然是几百年前写的,但如今依然能引起人们的共鸣,提醒我们防災意识的重要性。
有5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之前看过关于地震的研究报告,了解到地震是可以预测和应对的,只要做好防范措施就能尽量减轻损失。这首《地震》也许是为了警示人们重视这一问题,让我们提高防范意识,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对于历史文学作品的解读真的需要一些专门知识才能理解,这篇博文分析得很有深度,让我对蒲松龄的作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以后能读更多的这类文章,开阔自己的眼界!
有13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还是比较喜欢现代诗歌,觉得语言更加流畅,表达更加直接。古诗虽然意境深远,但总是感觉有点含蓄和晦涩难懂。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这篇博文写的太长了,我还没耐心看完。关键信息能不能总结一下?现在大家时间都很紧张,希望能看到更精炼的内容!
有14位网友表示赞同!
清代文学确实很值得学习,但我觉得还是应该结合现代社会进行分析和解读,才能更有意义。古人所描绘的历史场景和思想观念与如今的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简单的复述并不能引发太多思考。
有15位网友表示赞同!
虽然古诗有很多意象,比较费劲理解,但确实能让我们感受到不同时期的文化底蕴。也许这才是古典文学吸引人的地方吧!
有17位网友表示赞同!
我觉得这篇博文比较理论化,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或者图图表的形式,让内容更加生动有趣。这样更容易吸引到年轻读者。
有9位网友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