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营养丰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谓之有强五脏、健肾脾、壮充力、化积痞、活水疮、补五劳七伤之功效。我国各地很早就有食用狗肉的习俗,烤、蒸、煮做法各异,但惟有焖煮而成的沛县狗肉才称得上狗肉中之上品。 沛县狗肉是汉高祖刘邦之故里江苏省沛县之名特产之一。在沛县,狗肉是酒宴中之上等佳肴,外地人来沛县寻览汉皇遗踪,必要品尝狗肉。沛县狗肉色泽鲜亮,醇香扑鼻,味美不腥,香味持久,肉..
北京前门外有个中外驰名的酱园子---六必居。这六必居是个老字号,从开张到现在可有了年头儿啦。据说掌柜的是山西人,明朝嘉靖年间开的业。六必居后身往北就是西河沿,当年那儿有个三府菜园。严蒿严丞相府里有个厨师经常到菜园、酱园一带买东西,经他介绍,严蒿就给酱园子题了三字---六必居。 六必居现在挂的这块匾是假的,那么真的到哪儿去了呢?传说,康熙年间六必居酱园着了一场大火,把真匾给烧了。 在早,这..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在寺院中除了勤于佛事外,闲暇之时,几乎都用来研墨作画。他尤善画牡丹,所作之画,细腻逼真,宛若天成。凡观者,无不拍手叫绝。 易寿作画的名声很快传遍方圆百里,求画者络绎不绝。 一..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有位姓卞的将军率部途经洛阳,时令正值隆冬季节,满眼百草枯黄,千树凋零的凄凉景象。 将军急欲催马征程,马鞭折断,便顺手在路旁撇了一段枯枝,打马向东而去。 几经转战,一天他率部来到江苏省盐城的便仓镇,己是人困马乏,亟待休整。将军下马,环顾四周,将权作马鞭的枯枝插入地下,以令所部在此安营扎寨...... 翌年的春天,那段插入地下的枯枝竟抽出了嫩芽,展出了新叶,随着谷雨过..
银鱼,是洞庭湖闻名中外的特产,俗名为面条鱼,又有洞庭鱼类皇后之誉。它肉质细腻鲜嫩,富有营养,列为我国水产上品。它长约2寸左右,周身透明,洁白晶莹,漫游水中,如银梭织锦,似银箭离弦,出水以后,顷刻变白,像一段白玉,惹人怜爱。提起银鱼,洞庭湖区的老渔民会给你讲述当年孟姜女一段辛酸的故事。 传说,当年孟姜女的丈夫万杞良被秦始皇征为民夫,去修筑长城..
鲁班和他的妹妹鲁姜周游天下。一路上,鲁姜总是听到人们夸赞鲁班的手艺高超,她心里太不服气了,决心要跟哥哥比试比试。到了赵州,正巧要在河上造两座桥方便人们的生活,鲁姜就同哥哥约定,一人造一座,看看谁造得好。 鲁姜是个急性子,她一下子找来了许多材料,才半天功夫就在城西造好了一座桥,然后悄悄地溜到城南去偷看鲁班。到了那里,只见河水汩汩地流,却连个桥影子也看不到。正觉得奇怪呢,忽然远远地,鲁班赶着一群羊过来..
不知道是在几百年还是几千年前,反正北京的老爷爷、老奶奶们都这么说:当初的北京可苦了。那时候,北京是一片苦海,人们都管它叫苦海幽州。老百姓们没法子,只好住在西面和北面的山上,把这片苦海让给了龙王。于是,龙王和龙母就带着儿子、儿媳妇、孙子和孙女占据了苦海。躲到山上去过日子的人苦到什么份上呢?苦到用泥做锅,用斗量柴的地步。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年代,苦海幽州来了一个穿着红袄短裤的小孩..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作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作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连年落榜。有位好心肠的先生告诉他:后生功底太差,还需读万卷书,方能感招天地之神。 于是他终日抄书习文不止。可是家中贫寒,纸又太贵,只得将一篇篇文章抄写在墙壁上和门板上。一日..
项羽的爱姬虞美人常年跟随项羽征战南北。项羽被刘邦围困陔下,半夜起来饮酒,在军帐里慷慨悲歌,虞美人也以歌相和,她唱道:"汉兵以略地,四面楚歌。大王意气尽,贱妾何以聊生?"一边歌唱,一边起舞。舞罢,抽剑自刎。 虞美人死后被埋葬,后来坟墓上长出一种草来,形状象鸡冠花,叶野相对。只要有人唱《虞美人曲》,这种草就合着拍子起舞,因此民间称为"虞美人草"。..
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 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里的管家、差人大多数是从山东老家带来的。在他家厨房里有个大师付,也姓刘。这一年从老家来了个亲戚,姓王,有四十多岁了,大家都叫他单老王,是山东荷泽县人,因为家乡年景不好,想到京城的刘师付,于是就来投奔了。刘师付孤身一人,住在刘府的下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