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神话故事【关于桥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更新:03-06 故事会 我要投稿 纠错 投诉

动听河北 | 赵州桥为什么称作神桥,关于它的传说,你知道多少?

动听河北 为爱发声

响应国家号召,宅家已经成为了大家近期的生活写照。为了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共克时艰畅享美好,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河北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联合策划推出《动听河北》栏目,每天14:30左右在《992乐行天下》节目中连线各地旅游人带您走进故事中的河北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 哎,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一首耳熟能详的《小放牛》,让我们回忆起儿时课本里那座让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动听河北》让心灵游遍千山万水,今天第十五期节目就带您走进位于石家庄赵县的赵州桥。

赵州桥的故事

赵州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2015年荣获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在漫长的岁月中,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

那么,这样一座坚固的桥在一千多年前是如何建造的?现在就带您走进“故事中的赵州桥”,聆听古人的智慧。

主讲人 赵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副书记、副局长 姚宏志

众所周知,“神桥古寺名中华,赵州梨花甲天下”。赵州桥为什么称作神桥呢,李春又是怎么建桥的呢?今天给您讲一讲。

在唐代名相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写道,“赵郡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文中既点明了李春是赵州桥的建造者,又为赵州桥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李春的生平事迹在史书上没有多少记载,但这并不能掩盖李春的伟大功绩。

相传,他生长在洨河畔,家中世代以摆渡为生,但他从小喜好研究学习水利知识,据说,他小时候就通读了《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及《水经注》等书籍,并遍访名匠学习造桥技术。看到家乡一遇大雨便水患成灾,舟船难渡,商贾滞留,驿使踟躇,他立志修一座桥来解决大家渡河之苦

于是,他在参与工部的工程建设时,走访观察记录各地的桥梁情形,对桥梁技术有了深入了解。过了几年,隋朝在统一全国后,急需加强南北方的统治,而赵州作为北达涿郡、南到洛阳的一个关口显得格外重要,而洨河又是不可逾越的天险,于是朝廷派他去建设洨河桥,可以说,天遂人愿,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他喜不自禁,心愿终于有机会达成了!但到底造一座什么样的桥才经久耐用呢?梁桥太平直,石墩也经不住洪水冲击,木桥耐腐蚀性差,又不能载负过重,圆拱桥太陡、不易行车走马。大雨过后的一天,他看到西天的彩虹斜挂在长空,接天入地,浮云在下边流动,很是壮观美丽。他茅塞顿开,建一座彩虹一样的石桥!

说干就干,他跑到家里开始设计,河多宽、水多深、在哪建、地基如何?他心里早就有底了。一开始,他设计成实券,但想到已倒塌的桥梁大都是实券,不免悲从中来。这时,一阵微风吹来,放在桌上《道德经》无意中翻开了,“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莫不是天意,大券生小券,券上加券,他自言自语,豁然开朗,坦弧敞肩石拱桥!就这样,一个影响世界桥梁史的天才创举诞生了!

设计难,施工更难。为了减小施工阻力,他选在冰封河水时建桥,并且通过冰河运送石料又省力又快捷。在修桥过程中,他充分利用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了便于后期维修,他命令工匠运用并列砌筑法把28道拱用九根铁拉杆、六块钩连石、800块腰铁紧紧融合在一起,好似800罗汉与28星宿、六丁六甲、九幺星君结合在一起。

大架落成,四周修金刚墙以护桥基。又命工匠在桥下正中印制了手掌印作为修桥中心支撑点标志,雕蚣蝮用以镇水,刻饕餮用以避险,绘栏板望柱游龙以惊神灵,留驴迹、膝盖、车辙印以分车马,每侧99朵莲花寓为久久平安,至此大桥浑然天成,李春却不知所踪,成就了众多传说神话。

有建就有修,历史上的赵州桥经历过九次大修,其中著名的是唐代刘超然补石修桥;宋代怀丙和尚化铁固石正桥;明代张时泰、张居敬、张居仁父子三人倾囊接力修桥;清王元治倾资修桥。有修就有护,唐朝武则天时期,青龙护桥吓退十万突厥兵的故事大家一定有所耳闻。

安济石桥日月留,龙蟠虎踞洨河洲。无楹自夺天工巧,有窍能分地景幽。当然,千年石桥建桥、修桥、护桥的故事还有很多,我先讲到这里。疫情过后,万倾梨花竞开时,赵州古桥,等你来瞧!

来源 | 河北交通广播车友会

神话传说知多少?一起探秘温岭老桥

纵观民间故事,你会发现有不少关于桥的传说。不管在哪里,建造桥梁都是一项重大的工程,当地百姓需要耗费不少汗水和心血。为了祝愿建好的桥梁万年稳固,保佑过桥之人平平安安,人们在桥梁落成之后,都会举行一定的开桥仪式,甚至喜欢用一些神话传说去美化它,使其更具神圣性。那么在温岭,都流传着哪些有关桥的传说呢?

县官赐桥名

在新河,一条自南向北的大河拦腰斩断了肖家桥街。于是,百姓造了一座大石桥,名为“肖家桥”,用来连接东街和西街。这座大石桥宽约八丈,长近六丈,桥两边有石护栏,造型精美,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据周边老人说,当时肖家桥街的居民几乎都姓颜,连接东西两街的这座大石桥也是姓颜的人出钱造的。那么,为什么不叫颜家桥?这里有一个故事。

大石桥造好的庆典那日,风和日丽。肖家人起了个早,派人担着馒头,顺着县官要走的大路,敲锣打鼓地分发馒头,传播县官要到肖家为大石桥剪彩的消息。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住在大路两边的百姓都来到肖家看县官给大石桥剪彩。于是,从横湖桥一直到跛脚店的路上,汇成了一条人流,县官坐的大轿也被夹在中间。

一路上,县官从百姓口中听到的都是“到肖家看桥”“看剪彩”。于是,在庆祝典礼上,县官剪了彩,带领官员走过大石桥后,赐名这座桥为“肖家桥”。从此,肖家桥这个名字就世世代代传下来了。

麻糍做桥墩

据有关史料记载,由于温岭负山濒海,在古代,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为了治理水患,人们在新河一带相继建造了中闸、麻糍闸、北闸、下卢闸等闸桥,形成一个闸桥群。其中,麻糍闸位于新河镇南鉴村原高桥乡驻地东约500米的河上。《光绪太平续志》称其为“朱文公建。俗传桥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

传说,当时建桥架到最后一根桥墩时,大家发现上面出现了一道裂缝。工匠们心里很着急,因为已经择好日子,明天就要通桥了,现在再去买桥墩运回来肯定来不及了,怎么向乡亲们交代呢?有的工匠急得哭了,连家人送来的点心(冷饭、麻糍等)都无心下咽。

正在这时,一位讨饭人路过,看到新桥的旁边有些点心,便上前去向工匠们讨点麻糍吃。看着讨饭人的身上脏兮兮的,大家都不想理睬他,但他就是赖着不走。此时,其中一个工匠说话了:“明天就是开桥仪式,可造新桥的最后一根桥墩裂了,大家都急死了,实在没心情,你快点走吧。”讨饭人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你让我吃饱饭,一切好办!”工匠们认为讨饭人在开玩笑,就说:“你有本事把桥铺上,整篮麻糍都给你吃。”

讨饭人一听,满口答应,蹲下身子,一会儿就把七八个人吃的麻糍吃到只剩一块。只见他站起来,将麻糍往桥墩裂缝上一粘,说了句“好了,加上吧”,人就消失不见了。工匠们甚是惊讶,发现桥面架上去后真的没问题,难道有仙人来解难?

新桥造好后,人们从桥上过时,只觉得脚下软绵绵的有弹性,便想起这桥墩是仙人用麻糍打底的,故称之为“麻糍桥”(今麻糍闸)。

新人开新桥

提起位于温峤镇南部的温岭街,温岭人都很熟悉。作为台州与温州的交界之地,当时的温岭街,可谓人杰地灵,街市繁华,生意兴隆,很受官府的器重和关注。

清道光二十九年,山东籍张梦兰任太平(今温岭)县令。当时,温岭街在下街头某处造了一座新桥,虽说规模不是很大,也称不上雄伟和壮丽,但毕竟是当地一大工程。新桥落成之后,当地要举行隆重的开桥仪式,典礼这一天,百姓特恭请县令张梦兰前去。

于是,县令张梦兰在众绅士的热忱陪同下亲临现场。就在时辰将到的关键时刻,大路上吹吹打打过来一座大红花轿。大家猜测,这座大红花轿应该是有意趁着这次机会,想第一个过桥,讨个吉利(开桥仪式当天,如果正好有嫁娶之事,也可请新人开桥)。只见大红花轿内端坐着一位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的新人。这时,重礼数、识礼仪的县令张梦兰,慌忙双膝跪倒在轿前:“正宫娘娘到此,卑职恭请娘娘开桥。”众绅士瞬间茫然无策,众衙役一时惊慌失措。幸好,轿中这位新人还算有点见识,慌忙出轿,双手扶起张梦兰说:“我是假冒的正宫娘娘,今天只是暂借正宫娘娘衣饰……”新人意欲跪拜县令,却被张梦兰双手扶住:“卑职不敢,卑职不敢!”

这一系列的举止,让在场的绅士、衙役及众百姓佩服得五体投地。县令张梦兰的再三礼让,让这位新人实在无法推脱开桥的神圣职责,只得重新上轿。只见鸣锣开道,轿至桥边,新人下轿高声念道:“县尊老爷步步高,叫我新人开新桥。新人脚踏桥上过,永保新桥万年牢。”

县令让新人开桥,成了温峤的一段历史佳话。

【关于桥的神话故事【关于桥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相关文章:

1.动物故事精选:寓教于乐的儿童故事宝库

2.《寓教于乐:精选动物故事助力儿童成长》

3.探索动物旅行的奇幻冒险:专为儿童打造的童话故事

4.《趣味动物刷牙小故事》

5.探索坚韧之旅:小蜗牛的勇敢冒险

6.传统风味烤小猪,美食探索之旅

7.探索奇幻故事:大熊的精彩篇章

8.狮子与猫咪的奇妙邂逅:一场跨界的友谊故事

9.揭秘情感的力量: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决策

10.跨越两岸:探索彼此的独特世界

上一篇:关于桥的民间故事题目—关于桥的民间故事名称 下一篇:关于桥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 关于桥的神话故事2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