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 我算不上中产阶级,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是买房子,那我就去旅行。 平时除了听听歌、看看电影,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满世界跑着玩。我去过30多个国家,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掉,去下一个地方。我经常在旅途中碰到一些人,和他们很快成为朋友,一起喝酒,然后下了火车各自离去。 我在欧洲碰见一个东欧乐队,我帮他们弹琴,后来还跟着他们卖艺,到处跑、到处弹唱,到荷..
有一个小学妹跑来问我,说自己已经大三了,依然觉得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她觉得自己和周围的人不是一个圈子的,所以很少和他们一起活动,也不怎么和他们聊天,现在觉得大家都不是很喜欢她,干什么也不叫她。 她有点难过,觉得自己很孤独,又不知道怎么改变,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改变。 我问她:大三了,你英语四级过了吗?她说没有。你的舍友过了吗?过了。 她看不上别人逛街看剧逃课,觉得自己比别人厉..
前些天,就读于985高校的19岁大一学生王耀栋,因重度酒精中毒死于医院。985、19岁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个人都很清楚。 事情发生的时候,王耀栋和同学们在酒吧里聚会,这是他们第一次去酒吧,新奇、刺激,而且巧合的是当晚酒吧正好在组织活动:只要在3分钟内喝下6杯总共1800毫升的鸡尾酒,就可以获得500元的减..
青春都是用来追忆的,如果真的让你原封不动地重来一次,估计没人会愿意。所以,直到现在我都不能接受,当年我竟干过那样的事。 我干嘛了?我追男孩儿了。然后呢?然后练就了一身本领,受用终生。 从我上小学时说起吧。当时,班上有个男生长得非常好看,我特别喜欢,全班女生都想嫁给他。在完全无法用容貌引起他注意的情况下,我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决定另辟蹊径,从其他方面入手,占得先机。 我发现他喜欢打乒乓..
2016年10月5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有关人类寿命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医疗、营养水平远胜往昔,但人类寿命仍然无法超过以往高寿人士创下的纪录。 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未来人类的寿命能延长到150-200岁。但根据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的统计和推测,在自然条件下,人类寿命不会超过125岁。也就是说,一个人活到125岁的概率在任何地方都不会..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连锁超市的老板杨西新在上海某街区的南北两侧各开一店。几个月过去了,杨西新发现,南侧店每天的营业额总比北侧店多出近300元。 杨西新从上月的销售情况得知,两家店的客流量相差不大,南侧店的人均消费额比北侧店高出5。1元。同样的商品、同样的陈设,为什么南侧店的顾客会比北侧店的多消费5。1元?杨西新在两家分店分别逛了一圈之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南侧店的守门服务员与北侧店一样都是..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最适合那些分分钟给自己加戏的朋友。他们强行带入角色,适时大开脑洞。那手段相当熟练,表演相当生动。你身边的戏精也不少吧?是时候见识下他们的尬戏本领了!欢迎关注时代青年悦读公众号,说说你们的有趣经历,让这些戏精上墙表演吧! @我撤回了一條消息: 高中一舍友极其神经质。一般人撞到头的反应:好痛!她..
高中时代,我非常爱听打雷。那年头的教室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解救夏天的闷热只有时不时的雷雨才可以做到。明明只是下午的天气,却暗得像午夜。这种时刻小伙伴们都在教室里做题,只有我执着地趴在教室外的栏杆上,盼望着下雨。 很长一段时间里,整个楼层只有我一个人会这么做,直到某天我不经意间发现了一个姑娘,她也在等打雷。爱听打雷的人应该不多,在同一时刻等打雷的更是少之又少,而这个人就在你的十米之外,加上她还..
2014年,张林从北京大學考古专业毕业,考入故宫博物院。进宫以后,他成了故宫博物院的御用摄影师。2015年冬天,张林在这里拍下了他最满意的作品。 2015年冬天有场大雪下了一夜,第二天天气放晴又赶巧周一闭馆,我们申请拿钥匙开门,去拍三大殿。只有我们两个摄影师站在太和门下面,看见银装素裹的太和殿广场,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在..
2016年,上海北外灘有一家现代拉面馆开张,馆里的拉面机器人吸引了不少顾客。两位机器人大厨现场做拉面、刷盘子,还可以跟顾客聊天,甚至上演些搞笑的助兴节目。两台机器人分工明确,从下面、煮面到往碗里加汤、盛面、加料等一系列动作十分流畅,平均速度90秒/碗。 美国芝加哥的康莱德酒店里最近打造了一场名为罕见之旅的鸡尾酒..
露西小姐年轻时,立志要成为一名最优秀的班主任。这一年,她又接手了一个新班级。跟往年一样,开学第一天,她向全班同学热情洋溢地致辞:同学们,在我心目中,你们是最棒的,老师爱你们。 可不久,露西小姐发现有一个叫汤姆的学生实在不招人喜欢。汤姆不仅学习成绩差,生活上也一团糟。他总是穿着脏兮兮、皱巴巴的衣服,乱糟糟的头发从来不梳理。每次露西小姐和他说话时,他总是用最简单的&ld..
我从小就喜欢大提琴那深沉而悠扬的弦音,每次去听音乐会,我都会好奇地想着怀抱大提琴演奏华丽的乐章是一种怎样的感受。但是作为一名上世纪70年代末在纽约艰难谋生的年轻记者,我没敢奢望自己能有机会学习演奏大提琴。 一次外出采访,我敲错了门。开门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先生,在他身后,我看到一把黑色大提琴和一把木椅,椅背上刻着竖琴图案,屋内环境显得宁静而优雅。 那一刻,我忘记了自己的采访任务,不由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