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撒贝宁曾说过:“打开经典,你就知道文明的生命起源于哪里,文明的脚步走向何处”。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那些流传千古的经典,不仅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也给予当代人踏上征程的勇气。
名士之品,代代相传。
炎黄子孙,总能从经典中汲取力量,追寻经典中的故事,穿越时空,与圣贤对话。
“故事中国”系列图书是一种讲好中国经典故事的出版实践,为年轻人乃至每个中国人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
《故事中国》丛书从《尚书》《左传》《庄子》《列子》《孟子》《韩非子》《晏子春秋》《史记》《山海经》《搜神记》《说文解字》等30余部中国古代典籍中,精选了《女娲造人》《后羿射日》《曹刿辩论》《庄周梦蝴蝶》《庵丁蝶杀牛》《姬昌学射》《愚公移山》《自相矛盾》《拔苗助长》《晏子出楚》《毛遂自荐》《同舟共济》等285个经典故事,用简单易懂、通俗有趣的语言讲述故事。
这些经典故事弘扬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阅读和铭记。
读懂了经典里的好故事,才能成为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02 自嘲的燕子为君王留面子
相传,有一次,晏子去访问鲁国。
景公王在回国途中,大动干戈,修建了大台。
当时正值隆冬时节,工人们冻得瑟瑟发抖,忍不住发出叫声。
工人们见到晏子后,纷纷责怪他不为百姓说话,并劝说景公停止这项耗费百姓大量金钱和时间的大型工程。
晏子听了这话,倒也不生气,赶紧回府收拾东西,去拜见景王。
鲁景公因为出使鲁国一切顺利,非常高兴,便为晏子举行了欢迎仪式。
几杯酒下肚后,燕子便编了一首工人反对建舞台的歌唱出来,唱完之后,他泪流满面,看上去十分伤心。
景公见状,便去安慰晏子,问他为何伤心。
晏子沉默不语,景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晏子正在唱的是自己下令建造的大戏台。
于是他问晏子:“先生,是不是因为我早上工作太早,您才伤心呢?那我就立刻命令他们停止工作,您就别再伤心了!”
晏子听了,便给景公拜了两拜,然后转身而去。
他在做什么?
原来,燕子跑到工地上严厉地催促工人们干活。这些工人们饥寒交迫,看到燕子这个样子,更加恨他。没想到没过多久,工人们就接到了荆王的命令,平台的搭建被叫停了。
工人们都很高兴,认为景公是贤明的君王,而晏子是小人。
殊不知,闫子才是默默付出却不居功的人。
他宁愿自己承受骂名,也要为国君留面子。
你觉得燕子这么做值得吗?
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
03 你知道老子曾经担任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吗?
2500年前,完成学业的老子进入国库做官。
用今天的话来说,我去了国家图书馆并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在这里,老子提升了自己的知识和对技术的领悟。
其中,“上善若水”是老子最为人熟知的智慧之一。
老子在储藏室工作时,通过观察水而获得了启示。
他写下了五千字的《道德经》,言简意赅,震撼人心。
很多人虽然读过《道德经》很多遍,但还是觉得它很神秘,很难理解。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孟满说:“老子的智慧不仅照亮了那个时代,也照亮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上善若水,既是个人修养,也是处世为人处事原则,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品格,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04 好书是指引方向的明灯
《中国故事》用简短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读来轻松有趣。
北京市四中特级语文教师刘奎这样评价这套丛书:“这套丛书可以让孩子们知道,文言文并不是晦涩难懂的陌生文字,它记录了很多有趣、美好的故事,还有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帮助孩子们了解古人丰富的想象力,感知古人生活的智慧,知道很多典故的来历。”
我强烈向有孩子的人推荐这套书。
全书通俗易懂,集故事性、知识性和哲学性于一体,非常适合小朋友阅读,普及传统文化。
对于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丰富汉语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不只小孩子,大人也可以观看。
经典中的故事是中华文明延续几千年的根基,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的源泉,读了受益匪浅,这套书值得一读。
【读典籍,找寻文明之根,开启传承之旅——故事中国系列丛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