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财主为人狡诈,自以为识得一篮半箩之乎者也,凡是雇请长工、短工,总要立下字据,从中钻字眼,设圈套盘剥别人。长工、短工们常常被他寻找借口,东扣西扣,把工钱扣掉大半。人们恨透了他,背地里都叫他李刮骨。 有一回,李刮骨要翻拣房屋,放出话说:哪个帮我拣瓦,每个工给他十块腊肉。懂得底细的人,都知道他一肚子鬼名堂,不理睬他..
白云县县令凌子轩这天一大早被咕咕的鸟声吵醒。他起床打开窗户,想呼吸呼吸这阳春三月里早晨的清新空气。忽然一只斑鸠直冲过来,他没来得及躲闪,右眼被啄了一下,他不由得啊了一声,猛地捂住了眼睛。 凌子轩的新婚妻子黄莺莺听到丈夫的叫声,连忙跑过来看。她掰开丈夫手指,见他的眼睛已经红肿,心里大叫不好,立即唤来下人去请郎中。..
早年,密州有个孩子叫于仁,他家里很富,可惜人丁不旺,几代都是单传,父母对他这根独苗很是宠爱,使得他从小就娇生惯养。 于仁到了上学年纪,不肯老老实实读书,就大闹了一场,最后竟离家出走了。可他哪知道外面的艰苦,很快就花光了身上的银子,只得讨饭流浪。 这夜寒气逼人,于仁钻到一户人家的草垛里睡觉。次日一早,这户人家的女主人发现了于仁,好心地把他带进屋里,要给他做吃的。 于仁坐在炕上,见炕头..
洪武末年,有个叫王天赐的人,从小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武艺,长大后到处劫富济贫,成了有名的侠士。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焉能不湿鞋?王天赐遭人出卖,被官府拿住,投入州府大牢。 忽然有一天,大牢里关进来一位古稀老道。王天赐见老道身体虚弱,对其百般照顾。有一天夜里,老道突发疾病。王天赐将其抱入怀中,凭着习武时师傅传授的医术对其救治,但还是没能挽救其性命。老道临终的时候说:天赐,你我..
听说过当房子、当土地、当宝贝的,可你听说过当一只手吗? 从前,有一对贫苦夫妻,原本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这两年赶上天旱,地里的收成减少,这日子就更难过了。媳妇因此看丈夫处处不顺眼,没事儿就挑他毛病,天天跟他吵架。 丈夫名叫冯全,是个老实巴交的好男人,他忍了好多天,这天终于忍不住了,冲媳妇吼道:你不要没事找事!天天这么吵,这日子怎么过呀! 媳妇见他敢反驳,就..
南宋年间,浙江临安府(今杭州)的吴山脚下,有一钱姓富商,家财万贯,奴仆成群。钱员外膝下唯有一女名叫贞子,容貌秀丽,聪明伶俐。员外中年得女,视若掌上明珠,给她请了教书先生,传授琴棋书画。 转眼贞子已芳龄十八,更是端庄高雅,窈窕动人。钱员外见女儿到了婚嫁年龄,便与夫人商议起女儿的归宿。得知钱员外要择婿,求婚者络绎不绝。夫人只得让女儿躲在珠帘后,以家传的梅花发簪为凭,若有中意的就将发簪插在其人的名帖..
奄州城有条奇门巷子,巷子口有户姓蒋的员外宅子。有一天宅子里传出吵闹声,一位外地的货郎从此处路过,忍不住往那打开的院门瞧去,不禁大吃一惊。有个满脸胡茬、胸前长毛的杀猪佬,手拿一把明晃晃的剁骨刀,正把蒋员外按压在院中的一块石板条上,围观的蒋家人乱成一团,却没人敢上前一步。 只听那杀猪佬道:姓蒋的,别仗着家大业大,就可胡乱欺压人,快交出毛阿婆的银屑瓶。 蒋员外被他的..
清朝乾隆年间,童疃村里有一位富户名叫童长庆,富甲一方。这年,童疃村一带大旱,庄稼颗粒无收,村里的人家都快断粮了,只有童家顿顿鱼肉飘香。 这天上午,一位汉子急匆匆地向童家走去,脸上的神态十分焦急。他叫何大岭,家住童疃村。他之所以急匆匆地赶往童家,是因为他想说服童长庆,借些银子给村里的人家买些粮食,度过眼下的难关。 原来,童长庆虽然富有,但对别人却非常抠门。最近,村里不少缺粮的人家,都想从童..
嘉靖年间,新城县城东的李家庄有个李员外,家有几百亩良田,还在县城开着两家中药铺,可谓富甲一方。前些日子,他又给儿子聘下了一房媳妇,两家即将给儿女定亲,喜气盈盈。但李员外却噩梦不断,常常从噩梦中惊醒,回想着梦中的可怖情形,就再也睡不着了,眼睛一直瞪到天亮。几天下来,他就给熬得面黄肌瘦,像是得了重病。怕是家里惹到了鬼魅,他就想请个道士来捉鬼。 新城县里,最有法力的就是三清观的张道士。 李员外..
一、入土为安 民国初,有个地方叫牡丹镇。这牡丹镇临江而建,水陆通达,相当繁荣。 有一年,镇上水灾,薄堤被大水冲毁,内涝了半个月后,镇上又突发瘟疫。 灾祸连绵,镇上尸横遍野,哭声震天。人命关天,县里迫于压力,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西洋舶来药品,好不容易才把瘟疫给控制住。 瘟疫是控制住了,但已被瘟疫折磨致死的人却不能复生。那会儿,牡丹镇的老百姓操办身后事,都讲究入土为安..
1。虎入陷阱 西山镇是个僻处深山的小镇,以前,这一带猛虎出没,虎患甚烈。人与虎的争斗,始终未曾停歇。 小镇与深山的交界处,人迹罕至,却有一栋不小的宅子。一走进宅子,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的大匾额,上面写着四个字:擒虎世家! 这家的主人是王师傅。王师傅的祖上,世代皆为有名的猎户。说不清是哪一代,当时虎患甚烈,百姓们无力抵抗,苦不堪言。王师傅的祖上挺身而出,建了这宅子。从那以后,王..
这年,徽州府来了个耍皮影戏的年轻人,他自称王若生,在城隍庙那里摆了个摊,架起影窗布幕,一到夜里掌灯时,便出来表演。 过去也有山西人来表演皮影的,那武场紧锣密鼓,枪来剑往,上下翻腾,热闹非常。而文场却是音韵缭绕、优美动听,让人很是喜欢。平常的皮影戏团至少也有三个人,而这王若生却只是孤家寡人一个。他的皮影戏也是与众不同,一般的艺人顶多也就能拿四五个人物同时上场,唱念做打能分辨出四五个人也就不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