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原文: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生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 ..
文:广钦老和尚 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那些溺在父母身边的,终长不成人,而那些离开父母的宠溺,在外奔波的人,反却能炼成大人气魄。就像溺在母猴怀里的小猴,有时会被母猴抱得活活闷死,而那些独立跳跃在..
诵经的时候 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地念 熟练地念,念到能够流利背诵...... 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好方法? 有,那就是——随文入观 今天我们一起来思考, 诵经时如何能更好地“随文入观” 随着经文观想 随文入观,就是经文念到哪一句,我们就跟随经文观想到哪里。 例如,..
文钞原文: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尚不能穷源彻底,况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乎哉。然撮其要义,则唯期洞明自心,彻证佛性。欲明自心而证佛性,必须以戒束身,以定息妄,以慧断惑。自可出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涅槃矣。 其修持次序,当以开本知见为先导,信愿念佛为正行,万善..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金刚经》 文 / 虚云老和尚 善知识!虚云此次由港还山,路经此地,辱承各位相邀叙谈,莫非累劫之缘。 善知识,讲到“佛法”两字,实与世间一切善法,等无差别。豪杰之士,由于学问修养的成就,识见超常,先知先觉,出其所学,安定世间。诸佛祖师,由于历劫修行的成..
文钞原文: 人生世间,数十年即成古人。此数十年中,若不努力修持,则前途之险,不可言喻。既发心皈依三宝,受持五戒,实为多劫善根所致。然须坚定其心,只期愈入愈深,愈修愈切。万不可一时高兴遂发心,及乎久久,则置之脑后,不复顾也。 汝名念桥,桥乃过度人之要物。若无桥,则彼此往来,颇形不便。净土..
文 / 佛源老和尚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这个就是无常嘛。一天就过去了,那你生死了了没有呢? 我刚才在下边,一个甘肃的在家人,年纪并不大,他说心里闷、头晕啊。这是年轻人啊!你看这个怎么得了?黄泉路上无老少,你不要看你们这些小朋友,老的要死,小的也..
文钞原文: 倘肯至诚念佛,决定冥冥之中,蒙佛加被,令不受危险也。凡有疾病,或遇凶祸,或求儿女,均宜至诚念佛,决定可以如愿。汝之功课,随汝之工夫,我亦不能另有所示。但须以至诚恭敬为根本。须生真信发切愿念佛。不须有若干心念,除念此六字外,了无一念当情。(即在心也)又须字字句句,念得清楚,听得清..
文:达照法师 别让心太固执 佛在菩提树下开悟的时候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在轮回当中出现的问题、毛病有多少,善恶、烦恼有多少,关键的错误就是两个:一个是我执;一个是因为我执产生的错误行为。要修解脱道的人必须要认识到,我..
文:宽运法师 我们都知道,修行其实就是修心,因此修行最大的快乐,就是这念心能时时放得下、提得起、能真真实实地活在当下。当下这念心能安住,不起心动念,不打妄想,烦恼就会一天天地减少,不再轻易为外境所转。这份心灵上的充实,就是法喜,也就是不随外境因缘生灭的清净与自在。 修行的目的,就是寻回..
文:慧律法师 有一位在家居士去拜访广钦老和尚。老和尚问他说:“你有没有在修行啊?” 居士回答:“有啊!我每天早上拜佛一个钟头,晚上也拜一个钟头,每天要拜佛好几百拜,念佛好几百声。” 广钦老和尚为了破他的执著,就告诉他:“你在跟佛祖算账啊!” 修行用功不只是一种形式,而是要以放下..
文钞原文: 接手书,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工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