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钞原文: 念佛人静坐也须念佛。非外道只静坐而已。念佛行住坐卧都可念。行时声默随意。卧时宜心中默念,不宜出声。坐时切不可掐珠,掐珠则神不能定,久则受病。卧时亦然。 无论行住坐卧声默,都要字字句句,心中口中念得清楚,耳中听得清楚。默念不开口,心中仍有声,自己的耳,听自己心里的声,与开口朗..
文:绍云长老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可知参禅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也就是如果你参禅参到极点的工夫,开悟了,如果是证悟,那么你就悟与佛齐,得佛心印,也就是彻底了脱生死了。 既然这个法,这么好,又这么直截了当,那么..
修行不要退转,退转了那就要经过很长时间再恢复了,能如是修行,你能得到如是果,把你前生前世业障都消失了,你今生受了,受了就再不受了,已经欠的业都还了,这就有觉悟的心。把以前的,虚妄的,不实的那些个心去掉,同时呢,你前生的罪业啊在今生都消灭掉了,要高兴地受,完了呢,结果不思议。这个大家相信不相信?..
文钞原文: 欲心不贪外事,专念佛。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等。亦无奇特奥妙法则,但将一个"死"字,贴到额颅上,挂到眉毛上。心常念曰,我某人从无始来,直至今生,所作恶业,无量无边。假使恶业有体相者,十方虚空,不能容受。 宿生何幸,今得人身,又闻佛法。若不一心念佛..
梦,本来是一种虚妄的,妄想所现的,可是也有是真的。所以梦有很多种梦,有的是虚妄的梦,有的是真实的梦,有的是预先鬼神来启示你的梦,所以这个梦,你也可以说它是假的,也可以说它是真的。 可是不管假的梦,或者真的梦,或者预先的灵感,这都没有什么凭藉,你抓也抓不着,你再想看也看不见,也拿不来,也送不..
文 / 王骧陆 修证三昧者,非可于定中见,乃于动中观,云何三昧? 言正受也,以一切不受为正受耳,如见境不惑,喜怒不受,即得正定,故三昧又名正定,言心无染著也,至其极,则一心不乱矣,我人于世务情见太熟,于佛道太疏,每日必练习纯熟,把此心常常顾到觉地,每日观照次数,至少十次。 所谓观照..
文钞原文: 念佛的宗旨, 是生真信, 发切愿, 专持佛号。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是都摄六根, 净念相继。都摄六根者, 即是念佛之心, 专注于佛名号, 即摄意根。口须念得清清楚楚, 即摄舌根。耳须听得清清楚楚, 即摄耳根。此三根摄于佛号, 则眼决不会乱视。念佛时眼宜垂帘, 即放下眼皮, 不可..
文:一诚长老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满面愁容。问他们为什么烦恼,答案也是五花八门。为前途,为名利,为更好的生活,总而言之,都是因为无法活得更光鲜、更精彩而烦恼痛苦。每见到这样自寻苦恼的人,和尚便免不了要生出一番叹息。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什么样的日..
文钞原文: 今之世道, 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 然须生大惭愧, 生大怖畏, 转众生之损人利己心, 行菩萨之普利众生行。则若宿业、现业, 皆仗此大菩提心中之佛号光明, 为之消灭净尽也。 若前生、昔日, 曾作大业, 今虽止恶, 未能力修众善, 但泛泛然念佛, 则功过不相敌, 固难免..
『静坐常思己过』,这个静很重要,一个人有没有修行,就看他是不是安静,因为安静才跟三昧相应。 从来没见过三昧的人一天到晚爱说话的,不会的,他都是很静、很少言。 连世间儒家讲君子,是慎于言而敏于行。 代人之劳这个时候敏于行,你很快的去做,但是平常就少言寡语,守默,六根收摄住,这样你的净..
文 / 广钦老和尚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我们的指路者,这样才会进步。祖师大都出自厨房、种菜……等,在最没人注意的地方、最没中用的地方修行。 参是要参坏的,不要因为被人打击,就觉得他是坏人。其实,他是我们的善知识,就是把我的头砍..
文钞原文: 教理行果,乃佛法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道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 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