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照法师 我们经常听到:“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太虚大师说:“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可见学佛首先是从做人开始,做一个真正学佛的人,需要从哪些方面去努力呢? 《无量寿经》告诉我们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
文钞原文: 念佛法门,如如意宝珠,能随人意,雨一切宝。但能恳切至诚念佛,自然消除罪业,增长善根。超度先亡,俱生西方。何不可云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又问当如何修,能令父母往生西方,汝如此问,太不明理。念佛之人,每日早晚,尚须以己修持功德,回向四恩三有,并及法界一切众生。何况父母,而不能令往生西..
人生,既为过客,何须执着!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开始明白,有些事情,注定无法左右,总要学会放手,懂得随缘。 你所追求的,也许最后是一场空,不是你不够努力,是一开始,结局已经注定。 越往后,时间越珍贵,不能挥霍,也挥霍不起。一回头,青春不再,你所执着的人和事,早已成为往事。 人生..
文钞原文: 古云,大人不倡游言。居士因静霭法师捨身兴感,一心念佛则可。若稍有欲效静霭之迹,则不可。以此种大士,固属法身大士,了无身见及诸烦惑。不过示生世间,为化众生,现此父母所生之身,以行教化。非吾等业力凡夫所可效法也。 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
文钞原文: 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见好境界,不生欢喜,见不好境界,不生畏惧。能如是,则所见境界,皆能作助道之缘。否则皆作障道之缘。又凡修行人,俱宜以至诚恭敬为本。以慈悲谦逊为怀。心之所存,身之所行,虽不能完全与佛相应,必须努力勉勖,以期其不违佛心佛行。则可谓真修行人,真佛弟子矣。 ——..
文:净界法师 我们发觉一个人要改变只有一种情况,就是他自己想改变。你去看一个修行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变,你怎么讲都没有用。一个人要颠倒,佛菩萨来也是没有用! 为什么有些人别人只是点一下,他就能改变;有些人点了半天,也没有改变?因为他内心没有观照力。所以你看菩萨劝谏,讲三次就好了,讲多了..
文:广钦老和尚 办事情不执着,并不是随随便便做,而是要尽心做,但做过就没事了。如果心一直挂碍,放不下就是执着,不执着才能办好,如执着反而办不好,执着就没有智慧,办事情也要有定力。 事情如何才能办好?大家要互相合作,不是用话来耍使人,这一种要避免。要好好讲、讲清楚,以种花为例,不知道的做..
文钞原文: 光近来得一摄心念佛方法,若已成片,固不须此。若未成片,此法实易为力。当念佛时,但用十念记数,从一至十,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听得清清楚楚,又一句一句记得清清楚楚。若能从一至十记得清楚,则妄念无从而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当以此为前方便。但用心记,不可掐珠。从一至十,从一至十,不..
文钞原文: 老人当以念佛为正行。写经要志诚恭敬,一笔不苟。又须过细校对,不令有错。若或有错,当另写。不可剜补,以免久则糨性退而落脱也。写一句,校一句。写一行,校一行。一页写完,通页再详校二三次,方可无错。若错不愿写全页,则将错字点一笔,即写正字于其旁。千万不可剜补。 汝之字,不甚好,不..
文:渡轮法师 简而言之,入定的姿势,仍然端坐,背直如笔,实正不偏,或者呼吸停止,或者脉搏停止,望之,好像活死人,但有知觉。可以坐一天不动,十天不动,甚至一个月不动。睡觉是什么也不知道,昏沉了,智慧门关上了。睡觉的姿势,头歪身斜而不自主,气出气入,呼呼有声,甚至鼻息如雷。不同之处,就在这个地..
文:德光法师 学佛修行,需要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然而身在世间,很多事情还需要用世间的方式去处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出世的心作入世的事”。佛法不离世间法,哪怕开悟了入世弘法,也要用俗世的语言和行为才能化导众生。 有时候祖师大德为了破除弟子们的虚妄执著心,甚至还会故意做出一..
文钞原文: 凡学佛法,必须先要为了生死。今之在家居士,稍聪明者,多多皆欲做大通家,冀在稠人广众中宣说,并留其手笔以示后世,俾现在未来,皆以我某人为大通家。 至于对治烦恼习气,及如何可以现生自了,则不过问。有若优人扮帝王天仙,便乐不可支,不知只是假的,下生来世之头面,又不知是何等相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