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法与二祖慧可,道宣《续高僧传》早有所载,不必置疑,但菩提达摩为慧可安心,则不见于正史,真伪待考。不过,其中却可以如实反映出禅修的用功方向,不失为一宗值得参究的公案。 《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慧可为了参悟禅理,晋谒达摩;达摩面壁禅坐,未蒙接见,慧可唯有久候于门外。时天大雪,慧可坚立不动,积雪过膝,直到天明,终于感动了达摩。于晋见之际,慧可突然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为法忘..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倾慕道信的佛法,打算一睹风采,便派使者去请道信赴京。道信淡漠功名,假称有病,不肯应诏。太宗三下诏书,道信三次辞谢,太宗龙颜不悦,第四次下诏书相请,并对使者说:这次再不来,就拿他脑袋来。 使者来到道信居住的破头山,宣读圣旨。道信仍不肯应诏,使者大怒,说:皇帝有命,不动身就拿头来。道信便引颈就刀,神色泰然。 使者十分惊异,没..
有僧人问:怎样才能解脱? 希迁禅师反问:谁捆绑着你? 僧人又问:什么是净土(没有尘世污染的佛的世界)? 希过反问:谁污染你? 僧人三问:什么是涅槃(超脱生死的境界)? 希迁反问:谁把生死加给你? 人欲求解脱,欲求净土,欲求..
有一位沙弥,满怀疑惑地向无名禅师问道:「禅师,您说学佛的人要发菩提心普度众生,但如果是一个坏人,他已经失去做人的条件,那就不是人了,既然不是人,还要度他吗?」 无名禅师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一个「我」字,但字是反写,如同印章上的刻字正反颠倒。 禅师写好后,就问沙弥:「这是什么?」 沙弥回答道:「这是个字,只是写反了。」 无名禅师就问道:「什么字呢?」 沙弥答说:「一个『我』..
达摩祖师早年辞别祖塔,跨越重重大洋,抵达中国。于是有了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与武帝论功德的对话。 梁武帝问达摩:朕即位以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计,有何功德? 达摩祖师答言:实无功德。 梁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 达摩祖师云: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 梁武帝便问:&..
大慧宗杲禅师座下有一位道谦禅师,跟大慧宗杲禅师学禅很多年,每天用功很认真,但是十几年没有成长,非常焦虑,大慧宗杲禅师就让他到长沙去给张浚居士送信。道谦禅师就更加烦恼,不愿意去。但是老和尚吩咐了,他又不能违逆,于是就把烦恼跟同参道友说了,其中一位宗元禅师就说,我陪你一起去吧。 在途中,道谦禅师流着眼泪,跟宗元禅师说,我一生参禅不得力,现在又在路上奔波送信,如何才能相应啊?宗元禅师就回答说,你尽管将诸..
古代有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决意前往南海拜访南隐禅师,同时寻求禅的道理。南隐禅师见到有客人来,准备了茶水招待学者。 南隐禅师将茶水倒入杯中,一直倒到茶水都满出来,南隐禅师还继续倒。学者见状吓了一跳,着急地阻止南隐禅师:南隐禅师,茶水都满出来了,别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止动作,缓缓地说:你就像这个装满茶水的茶杯一样,你的心里和脑子里装满了自己的想法与理论,已经接..
有僧人问:什么是不言之言? 宝云禅师说:你的嘴巴在哪里? 僧人说:没有嘴巴。 禅师问:用什么吃饭? 僧人无话对答。 你可以掌握的处事智慧 所谓不言之言,是一种不能用语言表述的内心感受、体验或悟境,它不是用嘴巴说的,而是用心说的,要你去体会、领悟。陶渊..
道明禅师问一僧人:最近离开了什么地方?那僧人便大喝一声。 道明说:老僧受你这一喝。 僧人又喝叫一声。 道明说:三喝四喝后做什么? 僧人无言应对。 你可以掌握的处世智慧 禅门喝叫,是一种启迪对方,应答对方禅机的方法,运用这方法,要看场景、看对象、看应答内容,总之,要从实际出发。僧人学了此法,便照搬照用,不管..
一日,道明禅师问座主:座主讲什么经?座主回答:讲《涅经》。道明说:那我问一段禅义可以吗?座主说:可以。 道明便举脚向空中踢去,又吹了一吹,然后问:这是什么禅义? 座主说:经中没有这个禅义。 道明说:真是个说谎汉。这..
有人问:佛教和祖师的意旨,和尚您为什么不许人问? 善会禅师答:这些是老僧的坐具。 问:那您用什么方法显示给人? 善会答:虚空没有挂针之路,你徒费认线功夫。 你可以掌握的处事智慧 在禅师看来,被一些人奉为圭集的佛祖旨意是没有的,要说有,也只是指给人一条入门的途径,要探寻还得向自己内心去寻找。就像..
僧人问:什么是道? 善会禅师回答:满眼阳光,万里不挂一片云。 僧人又问:怎样才能领悟? 禅师答:清净之水,游鱼自迷。 你可以掌握的处事智慧 什么是道?或者说,什么是真理?真理不是圣人的语句,不是没生命的神像泥胎,它活生生,鲜亮亮,如溢目的阳光,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它,但它又没有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