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 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 慧忠国师回答道:此是文殊普贤等之境界,非诸凡夫小乘们所能信受,故《华严经》云:佛身充满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于法界,岂非法身?又《般若经》云:色无边,故般..
坦山禅师和云升禅师,同师学道参禅,但两人性格迥异,师兄坦山放浪不拘小节,甚至烟酒不戒,为人所耻,而师弟云升为人庄重,不苟言笑,弘法利生,甚受信徒的尊敬。一天,坦山正在渴酒,云升从坦山的房门前经过,坦山叫他道:师弟!请来喝一杯酒如何? 云升禅师不屑地讥嘲道:没有出息,烟酒不戒,还能修道吗? 坦山仍微笑道:不管那许多,来一杯如何?..
道树禅师,建了一所寺院,与道士的庙观为邻,道士放不下观边的这所佛寺,因此每天变一些妖魔鬼怪来扰乱寺里的僧众,要把他们吓走。今天呼风唤雨,明天风驰电掣,确实将不少年轻的沙弥都吓走了。可是,道树禅师却在这里一住就是十多年。到了最后,道士所变的法术都用完了,可是道树禅师还是不走,道士无法,只得将道观放弃,迁离他去。 后来,有人问道树禅师说:道士们法术高强,您怎能..
有一学僧想到覆船禅师住的地方去,在路上碰到一个卖盐的老翁,于是就向前问道:请问老翁覆船路如何去? 良久,都等不到老翁的回答,于是学僧又问一次。 老翁:我已经向你说过了,你聋吗? 学僧:你回答过我什么? 老翁:向你说覆船路。 学僧:难道说你也学禅吗? ..
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他当年在舒州太平寺任住持的时候,其师五祖法演曾谓之曰:住持此院,也就是给你自己的劝诫。其师所指也就是法演四戒, 分别有以下四点: 一是福不可受尽。 二是势不可使尽。 三是好话不可说尽。 四是规矩不可行尽。 获此戒的佛果圜悟禅师获得上乘的智慧,成为宋朝的大禅师。 法演四戒给了我们人生中很好的启..
金代禅师酷爱兰花,庭院里栽种了好几百盆品种各异的兰花,闲暇时悉心照料。 有一天,金代禅师有事外出,一个弟子给兰花浇水时,不慎将摆放兰花的架子绊倒,整架的兰花都打翻在地,一片狼藉。这个弟子知道禅师爱兰如命,所以心中异常惶恐。等禅师回来,便去认错,说自己甘愿接受禅师的任何处罚。 金代禅师却一点都没有生气,反而心平气和地安慰弟子说:我喜爱兰花,因为可以用香花供佛,同时也能美化寺院环境。我..
有一次,有道吾和渐源禅师一起到一个死了人的人家去吊慰,渐源手拍着棺材问道吾说:你说这棺材里的人到底是生还是死呢? 道吾回答说:既不能说他生,也不能说他死。渐源不明白接着问:为什么这么说呢? 道吾回答说:不可说不可说。 于是,在回去的路上渐源威胁道吾说:你赶快告诉我,再不..
黄檗希运禅师自幼出家为僧,有一次他到天台山参访时,碰到一位同参,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机,于是结伴而行。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逢溪水暴涨。那位同参要拉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你若要过去,就自己渡好啦。 同参便挽起裤脚过河,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他边走边回头对希运说:渡过来呀!渡过来呀! 黄檗叫道:嘿..
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对云岩禅师问道:老师!如果您老百年以后,有人问我,您的相貌风姿长得如何?我该怎么回答? 云岩禅师答道:我不在别处! 对此回答,洞山禅师沉思不已。 云岩禅师道:良价上座,对这种事情,你以此种态度处理,可要加倍慎重小心? 洞山良价禅师仍满怀疑惑,不解云岩禅师为何如此提示他?难道这种问题犯了什么忌..
佛窟惟则禅师,宋朝长安人,少年出家后,在浙江天台山翠屏岩的佛窟庵修行。 他用落叶铺盖屋顶,结成草庵,以清水滋润咽喉,每天只在中午采摘山中野果以充腹饥。 一天,一个樵夫路过庵边,见到一个修道老僧,好奇地向前问道:你在此住多久了? 佛窟禅师回答道:大概已易四十寒暑。 樵夫好奇地再问道:你一个人在此修行吗? 佛窟..
月船禅师是一位善于绘画的高手,可是他每次作画前,必坚持购买者先行付款,否则决不动笔,这种作风,给社会人士经常有微词批评。 有一天,一位女士请月船禅师帮她作一幅画,月船禅师问:你能付多少酬劳? 你要多少就付多少!那女子回答道:但我要你到我家去当众挥毫。 月船禅师允诺跟着前去,原来那女子家中正在宴客,月船禅师以上好..
道怤禅师是温州永义人氏,有一次去参访雪峰义存禅师,初见面时,雪峰禅师就问道:你是什么地方人氏? 道怤回答道:温州。 那么你和一宿觉(玄觉永嘉禅师,因参访六祖惠能大师,留住一宿,故名一宿觉)是同乡了。 道怤不知玄觉和他同是温州永嘉人,所以不解,故再问道: 一宿觉是什么地方的人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