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众云。劫前未兆之机。乌龟向火。教外别传一句。碓嘴生花。且道。还有受持读诵分也无。 举。东印土国王。请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斋(往往偿口债去也)王问曰。何不看经(无功受禄寝食不安)祖云。贫道入息不居阴界。出息不涉众缘。常转如是经。百千万亿卷(上来讲赞无限胜因)。 师云。二十七祖初名璎珞童子。因二十六祖不如蜜多。与东印土坚固王同辇。问童子曰。能忆往事否。对曰。我忆往劫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持甚深修多..
曹山本寂,福建人,是曹洞宗的又一创始人。他抛弃尘缘,投入洞山良价门下,洞山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他回答:"本寂。"洞山问:"哪个呀!"他又说:"不叫本寂。"由此深得洞山器重。 后来,他辞别洞山到曹溪,再回到江西的吉永。因为他非常仰慕曹溪慧能的英名,将自己所住的山叫曹山。 僧人清税说:"我孤独贫困,请老师拯济。"曹山说:"清税和尚,你过来。"清税走上前,曹山禅师就说:泉州白家酒,你..
洞山问僧人:"世间什么最苦?" 僧人回答:"地狱最苦。" 洞山说:"不对!" 僧人问:"老师的意思是......?" 洞山说:"穿着一件僧衣,而不明了大事,这才是最苦的。"..
历代禅师写诗者为数不少,往往禅境颇高,超凡入圣,成为不朽之作。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他写的白话诗,道尽世间众生相,可谓入木三分,发人深思。如《吾富有钱时》写道: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吾出经求(做生意)去,送吾即上道。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面色难看)。人有七贪时,七富还相报,图财不看人,且看来时道。 这首五言古诗,读来使..
有僧问:何物大于天地? 灵默禅师道:无人识得伊。 那僧又问:还可雕琢也无? 灵默禅师道:汝试下手看。 又有僧问:此个门中,始终事如何? 灵默禅师道:汝道目前底成来得多少时也? 那僧道:学人不会。..
示众云。一尘纔举。大地全收。疋马单枪。开疆展土。便可随处作主。遇缘即宗底。是甚么人。 举。世尊与众行次(随他脚跟转)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剎(太岁头上不合动土)帝释将一茎草。插于地上云。建梵剎已竟(修造不易)世尊微笑(赏罚分明)。 师云。世尊因布发掩泥。献花于然灯佛。佛指布发处云。此一方地。宜建一剎。时有贤首长者。插标于指处云。建剎已竟。诸天散花。赞叹庶子有大智矣。天童举话。大同小异。万松道。世..
有个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说:欲望! 那个人满脸疑惑。 禅师说:听我讲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农民想买一块地,他听说有个地方的人想卖地,便决定到那里打探一下。到了那个地方,他向人询问:这里的地怎么卖呢? 当地人说:只要交1000块钱,然后就给你一天时间,从..
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此生彼生、此灭彼灭的相待的互存关系,其间没有恒常的存在。所以任何现象,它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生灭的。这就是十一义中性无常义和刹那灭义。佛经中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这个意思。诸行,就是指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行是迁流变动的意思,一切现象..
用功时,地、水、火、风,都可以入定,可以入空定,又可以入非非想定。在定中不要执着境界,不要生起无明烦恼,否则,障碍开悟的良机。现在我讲个公案,来作为借镜。 从前有个老修行,欲生到非非想处天去(无色界最高天),故修非非想处定。他在海边修定,将要入非非想处定时,鱼在海边嬉水弄得潺潺的水声,使老修行无法入定。他睁开眼睛鱼立即游到别处。他继续打坐,快到入定时鱼又游来了,如是者多次使老修行感到不胜烦扰,遂生..
有一天,丑女和和尚一同渡河。 和尚无意间瞅了丑女一眼,丑女勃然大怒:身为出家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瞧良家妇女! 和尚听了,吓得把眼睛闭上。 丑女更气:你不但偷看了,还默默地想呢! 和尚被羞得无地自容,只好把脸扭过去。 丑女双手叉腰,连声斥道:你觉得无脸见我!说明你心中有鬼! 【我之拙见】如果执着于我执,便看不见他人,更不能听到除自己以外的东西。你以为你以为的便真的是你以为的么?外面环境的..
有位信徒非常虔诚,有次遇到水灾,他只好爬到屋顶上避水,渐渐涨高,终于淹到脚下,他急忙祈求道: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我啊! 不久,他发现一位原住民驾了一艘独木舟要救他,他却说:我不要你这原住民来救我,我有观世音菩萨来救我。 独木舟没办法只好驶走,雨水继续上涨,已高及腰部,他很着急地祈求道:观世音菩萨赶快来救我啊!&rdq..
正觉禅师生前以弘扬默照禅而著称,有《默照铭》传世。 关于生死,正觉禅师曾作过一段极精彩的开示,现录如次: 此一段事,事须人人自到,人人自证,可以超出生死,可以透过古今,可以与佛祖同得。所以道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证。你若离妄想、离执着,但无一星事。如今认地、水、火、风为自己,岂不是妄想执着,唤什么作自己?只你思惟分别底是妄想,见闻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