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道颜禅师为众入室说法,举云门祖师接众之因缘 有僧问云门和尚:拨尘见佛时如何?云门和尚道:佛亦是尘。 道颜禅师刚一举完,真慈禅师便应声大喝,并以手指胸道:佛亦是尘。 接着,真慈禅师又作颂曰: 拨尘见佛,佛亦是尘。 问了答了,直下翻身。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赵州禅师看到弟子文偃在佛殿拜佛,便用柱杖打了一下,问道:你在做什么? 文偃答道:我在拜佛! 赵州斥责道:拜佛干什么? 文偃说道:拜佛也是好事呀!。 赵州淡淡地说道:好事不如无事!..
高峰原妙是南宋时的一位伟大禅师。当他老师第一次要他参「赵州之无」时,他便尽力参证这个问题。有一天,他老师雪岩钦和尚突然问他∶「谁替你拖个死尸来?」 这个可怜的家伙不知怎样回答。 他的老师很严厉,常常打人。 後来有一天,他在梦中想起他的另一位老师。老师曾要求他参悟「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公案,这使他三天三夜没有合上眼。在这种内心极度紧张状态下,有一天他看到五祖法演给自画像的题词,其中有两句是∶ ..
布袋禅师为五代时人,应化于浙江奉化县。自认为自己能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故称为契此;又因身体肥硕,外号为长汀子。 布袋禅师终日袒胸露腹,出语无定,常以锡杖荷着布袋,右手提罗汉珠游化四方,见到人便向人乞讨,得来的东西全藏于布袋内,故世人皆称之为布袋和尚。 有一次,浙江天童寺过堂打板时,僧众们陆续排班入座,嬉笑..
一 一天,邓隐峰推土车时,恰逢马祖伸脚坐在路上。邓隐峰就对马祖说道:请把脚收起来。 马祖说道:已展不收。 邓隐峰也不让,就说道:已进不退。 说完就推着车子从马祖脚上碾了过去。被碾伤了脚的马祖回法堂后,提着板斧对众僧说道:刚才碾伤老僧脚的人,给我出来。 于是,邓隐峰就走到大师跟前,..
有一次,傅大士对弟子说偈: 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 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 纤毫不相离,如身影相似。 欲识佛去处,只这语声是。 意思是说,每天行、住、坐、卧,都与佛形影相随,同眠共起,如要知佛去处,自性当清净。 傅大士还留下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偈语: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是说拿东西的手(即肉体),就等于锄头,是..
拈花微笑是禅宗史上的第一则公案,也是禅宗的纪元节。在禅宗的许多典中,都载有这则公案,但均有若干文字的出入,而与《碧岩录》合称禅典双璧的《无门关》第六则,则详细地记录着: 世尊者昔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妙心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
据传禅产生于释迦牟尼佛在灵山法会,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⑨,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并传金缕袈裟以资证信。 迦叶传于阿难尊者,阿难尊者传商那和修,一直传到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般若多罗尊者传于菩提达摩祖师,为西天二十八祖。达摩祖师秉师教诲,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年)来中土..
一、禅的起源拈花微笑 禅,是有情众生的清净本性,一切物质的本来面目,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远在西元前五世纪,因释迦牟尼佛的证道而发现。佛陀降生在印度,诞生时有种种瑞相,曾有仙人预言他长大后会出家、修行、成道。年少时候的悉达多太子,常沈浸於对生命的意义、去来的思考;青年时期的悉达多太子,文武超群,人文思想更为细致、丰富,对当时印度社会四姓阶段的不平等,以及人生为何有痛苦、烦..
随州龙泉无闻绝学正聪禅师,荆门天琦本瑞禅师之法嗣,俗姓奚,邵武光泽人。正聪禅师幼时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最初学习天台止观和唯识论。 一日,正聪禅师偶然遇见一位禅宗尊宿。交谈之际,那位禅宿诘问正聪禅师:大通智胜佛,十方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其意云何? 正聪禅师于是依文解义,作了一通回答。 那位禅宿听了,便呵斥他是知解之徒,佛法未梦见在,说完便拂袖而去。 此..
洞山良价禅师在沩山灵佑禅师处参学时,曾请示沩山禅师道:老师!南阳慧忠国师的无情说法公案,我不明白,有情说法,这是公认的,但无情怎么会说法呢?例如桌、椅、板凳怎么会说法呢?老师!能否请您方便指示一下? 沩山禅师竖起拂尘说道:这个你明白吗? 洞山禅师诚实答道:不明白!请老师慈悲指示! 沩..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 有一天,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 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坐禅修行,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他这么说,就顺手从底下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神情专注而又坚毅,和马祖一样的具有一种不达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