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仰山慧寂禅师,广州人,俗姓叶,九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广州和安寺出家,到了十六岁时,父母又后悔不该送他出家,故又想尽方法,把他接回家来,令他还俗,准备完婚。慧寂知道后,大惊,着急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慧寂的父亲回答道:从前我和你母亲之所以要送你到寺院里出家,是因为有一个算命先生说你命中犯凶煞,如果不投入僧门,求菩萨的庇护,便无法抚养长大。现在你已经度过了..
有一个学僧到智常禅师的道场来参学。 智常禅师正在锄草,草中刚好跑出一条蛇,禅师举起锄头便砍。学僧很不以为然的说道:很久就仰慕这里慈悲的道风,到了这里,却只看见一个粗鲁的俗人。 智常禅师道:像你这么说话,是你粗,还是我粗? 学僧仍不高兴的问道:什么是粗? 智常禅师放下锄头。 学僧又问:什么是细?..
仗剑迫佛就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其经过,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是这样的: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亦即由于如此,不能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修行需要心情安宁,如果稍为有点动乱不安,用功就难上路,不特初发心者如此,就是已得宿命智的菩萨亦然。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遍历了四大名山 。他素来听说清凉山上,文殊菩萨的事迹灵感异常,心里面十分的向往。由于这个念头积留在心里很久了,有一天终于机缘成熟,就动身前往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令休志向坚定、心意又切,就在古木幽径之间来回的寻访着。有一天,无意间遇到了一位奇特的僧人,令休就朝着他顶礼并开口问到: 圣者您是住在这里的吧..
三岁时,便通读《论语》及诸家之诗,五岁时已能诵诗三千首,而且出口成章,众人都称之为神童。 林公子虽然熟读儒家经典,但却喜爱佛教。一天,他闲游竹林寺,无意中看到一本《首楞严经》,一见如故,爱不释手。他决心出家,但父母不答应,一定要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公子说,那些都是过眼云烟,身外之物,唯有佛教真理,亘古长新。又说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往生净土,安乐吉祥。父母实在拗不过他,只好让他出家。他便由林家公子..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
文喜禅师,朝拜五台山,到达前,晚宿一茅屋,内住一老翁,文喜就问老翁道:此间道场内容如何? 老翁回答道:龙蛇混杂,凡圣交参。 文喜问:住众多少? 老翁答:前三三、后三三。 文喜第二天起来,茅屋不见了,而见文殊骑狮子住在空中,自悔有眼不识菩萨,空自错过。 文喜后来参访仰山禅师时开悟,..
仰山是沩山的学生,沩山见到仰山:孩子,你要快点开悟哦,不要执着于文字和概念。 仰山:我连信仰都不要呢! 沩山:你是信了才不要呢,还是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之外,不能信个什么? 沩山:这样的话,你只能算是个小乘佛法之徒罢了。 仰山:&ldqu..
《观众生品》: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天人闻法,便以天花洒向菩萨和大弟子的身上。 花到诸菩萨身上,纷纷堕落;到大弟子的身上,便粘着不堕。大弟子们运起种种神通去花,却始终不能去掉。 天女问舍利弗为什么要去花,舍利弗说此花不如法。 天女指出花的本身无所谓如法不如法,说它不如法,是仁者自生分别想,而诸菩萨已断了一切分..
一休禅师行脚在外,由于天色已晚,就借宿农庄。深夜被一连串的哭声吵醒,原来是邻家的主人因病去世,一休便说:真是不幸,我去诵卷经超度他吧! 由于这位亡者生前是以捕鱼捉鸟杀生为业,故卧病时,常为过去的杀业而不安,其家属就要求一休禅师能作法,让死者上升天堂吧! 一休禅师诵完经,就在一张纸上题了字,让死者握在手中,并告诉他的家人说:好了!亡者会到天堂的,你们放心吧..
今早在QQ上,得到一位网友发过来的故事: 这也是我听一朋友和我说的:一家很出名的公司招收新的职员,其中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你开着一辆车,在暴风骤雨的晚上,经过一个公交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车 有一个是生命垂危的老人; 有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 还有一个女人(或男人),是你做梦都想娶到或者要嫁给他的人。但是,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选择哪位?并说出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