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永平寺道元禅师在中国天童寺时,看到一位八十多岁驼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晒海苔,道元禅师忍不住地说:长老!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吃力劳苦地做这种事呢?请老人家不必这么辛苦!可以找个人为您老人家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地道:别人并不是我! 道元:话是不错!可是要工作也不必挑这种大太阳的时候呀! 老禅师:&..
云居禅师在洞山良介禅师处结一草庵,独自专修,有一次连着十天都没有至斋堂用餐,洞山禅师非常关心,也非常奇怪,就特地召见他问道: 这些天你怎么没有赴斋? 云居禅师非常喜悦自得的说道: 每天都有天神为我送食! 洞山听后,很不以为然的说道: 我以为你是个修行的禅人,原来只是个执着世间福德的庸俗之辈!明天再见吧! ..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 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道吾禅师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示意见道:我不认为如此。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的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
佛光禅师向学僧提起一则公案道: 古时,人们的多用纸糊的灯笼点蜡烛照路。某日,一位盲者拜访朋友,辞别时,天色以晚,朋友就给他一只灯笼,让他照路回家。 盲者谢绝说:我不需要灯笼,无论明暗,对我都是一样。 朋友解释说:但如果你不提灯笼的话,别人可能会撞到你。 于是盲者提着灯笼回家,但没多远,就被来人撞个正着。 盲者骂到:看你走..
道坚法师 这是数年前为一些刊物写的禅宗公案,是没有经过修改的原始文稿,现发一些供大家参考: 定与不定 在佛陀时代,有一个生性倔强的外道,老实巴交地遵照他邪门儿师父的言教,在坟地里默修苦行。只见他大热天地,穿着又臭又厚的裹尸布,举起左手,抬着右脚,作金鸡独立状,还在面前架起一堆柴火烤啊烤,那个劲道哟,多远都能闻到烧死人的味道。他就这样修了一年又一年,因为他师父说过,经过肉体的苦痛,就能换来涅槃的..
第二十九祖师慧可禅师者,是武牢人也,姬氏。父寂,初无其子,共室念言:我今至善家而无慧子,深自叹羡,何圣加卫!时后魏第六主孝文帝永宜十五年正月一日,夜现光明,遍于一宅。因兹有孕,产子,名曰光光。年十五,九经通诵。至年三十,往龙门香山寺,事宝静禅师,常修定慧。既出家已,至东京永和寺具戒。年三十二,却步香山,侍省尊长。又经八载,忽于夜静见一神人而谓光曰:当欲受果,..
昙花,生命之花。它是一种彻底的时间艺术,在丝帷的开阖间即生而即死。它的每一秒钟都在动。 昙花在夜幕下悄悄地、匆匆地开放了,异彩纷呈,瞬间辉煌,一时灿烂,尽美方谢。殊不知,昙花灿然怒放,瞬间辉煌,是以漫长的沉默为代价的,因为它不知需多久时间的积蓄、成长、酝酿、准备,这期间就是寂寞。而今夜如愿的体,在人生的舞台上将精炼的人生演示给人看。纵使寂寞一季也要赢得一个透彻的美,哪管最终落叶残英,而无怨无悔。 ..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仍无起迎之意,侍在旁提示,仍然专注于经卷上。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俨禅师至此,才冷然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俨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回说..
一切境界能现起,心性不灭内解脱, 任何名言皆可立,只此一心无源根, 觉了光灿不虚无,明空无别非各异, 光明朗照自觉性,无性实修真觉受, 不悟真性生迷乱,哪怕博通九乘理, 缺乏现见求遥闻,刹那亦未近佛道, 一但觉悟此心性,一切善恶当下净。..
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 (识起迷情于何是庵中主,庵中主者即谓本来体性也。) 杭州大慈山寰中禅师云:苍天,苍天。 (庵中主者,犹如虚空,了无一物,故曰苍天。) 南泉云: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 (未识禅机,师已明示,苍天、庵中主本是不二。) 师云:会即便会,莫忉忉。 (已开悟者,一触即融通;未开悟者..
一个禅师无时无地不在密切注视继承人,这是延续慧命的具体做法,但在表面上却又表示无动于中。因为这种继承衣钵的人,是可遇而不可求,而这种师徒之间的关系,一种是来自左右的人,从中辨识谁是个中人,而且还要经过无数次的考验和印证,达不到相应的阶段,此法传不下去。另一种根本是不相识者,在三言两语中,犹如磁石相撞,火花迸射,来者不..
瑞州黄檗无念深有禅师,俗姓熊,黄州麻城人。无念禅师十六岁时,曾患痘风,生命垂危。他的叔叔和兄长商议道,让他出家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果然,他的病不久就好了。无念禅师于是前往荡山落发。 一日,有一位老僧告诫无念禅师道:十方一粒米,重如须弥山。若还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无念禅师听了,悚然惊醒,于是决志参访,自誓今生定要究明生死大事。 在行脚途中,无念禅师曾经听到有一位僧人举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