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里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 学僧:夜来好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学僧:吹折门前一颗松。 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 侍者:是什么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颗松。 侍..
三祖僧璨大师得法后,听从二祖的嘱咐,一直隐居于皖公山。又逢后周武帝灭佛毁法,僧璨只好出入于太湖县司空山,住在偏僻之所,十多年,竟不为时人所知。 隋开皇十二年,有个才十四岁的小沙弥叫道信,来向他求解脱法门。他问道信:谁绑你了? 道信随口就答:无人绑。 僧璨提醒似地问:既无人绑,那为什么还要求解脱呢? 道信一听此..
有兄弟二人,一起学道参禅,师兄谨守佛戒,丝毫不犯;师弟生活懈怠且喜喝酒。有一天,师弟正在喝酒时,师兄刚好从房门经过,师弟就叫道: 师兄!进来喝一杯吧! 师兄不屑的看了师弟一眼骂道:没有出息,已经出家为僧,仍不戒酒!师弟听后,非常不服,也大声回道: 连酒都不会喝的人,不象是人。师兄听后气愤不已,反责说道:&ldq..
宋朝光孝寺的安禪师,在禅定中见到两个出家人在谈话,起初谈话时,旁边有天神拥护。可是过了没多久,天神走了,来了一些恶鬼,环绕著这两个人吐唾沫。这是什么原因?这两个出家人先是谈佛法,所以天神拥护;佛法谈完之后话家常,天神走了;然后谈名闻利养,恶鬼就来了。因此,我们起心动念一念真善,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念恶生,魔鬼环绕。 这是提醒、警策我们,真正如世人所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决定不是妄语,决对不是欺..
两座相邻的山头,北山和南山;两座相似的庙宇,北庙和南庙;两个同样老的和尚。不同的境况,南庙终年香火不断,佛香缭绕,北庙却冷冷清清。北边的香客宁可翻山越岭爬过两座山,或者开着私家车绕过两条盘山公路,也要到南庙烧香。眼看香客越来越少,香火越来越薄,北庙的老和尚坐不住了,带了足够的干粮,独自下山、上山,他想到南庙看个究竟。 入夜,山里一片静寂,两个老和尚坐在庙外的石桌前品茶。北庙的老和尚一脸迷惘说道:&..
宋朝光孝寺的安禪師,在禪定中見到兩個出家人在談話,起初談話時,旁邊有天神擁護。可是過了沒多久,天神走了,來了一些惡鬼,環繞著這兩個人吐唾沫。這是什麼原因?這兩個出家人先是談佛法,所以天神擁護;佛法談完之後話家常,天神走了;然後談名聞利養,惡鬼就來了。因此,我們起心動念一念真善,諸佛護念,龍天擁護;一念惡生,魔鬼環繞。 這是提醒、警策我們,真正如世人所說的「舉頭三尺有神明」,決定不是妄語,決定不是欺..
金华山俱胝和尚得法于马祖的法孙天龙禅师。 俱胝和尚初出家时,一个人在草庵里修行。一天,一位法号实际的女尼来到庵里,绕着俱胝走了三圈,说:你说得出一句符合禅机的话,我就摘下斗笠。 这样一连问了三遍,俱胝竟是一句也应对不上来。他虽然感到其中有无限的禅机,偏偏一时把捉不住。 女尼见状告辞。俱胝说:天色晚了,还是暂且在这儿住一宿吧。 女尼还是那..
金华俱胝禅师的道场里,有一天,时近黄昏,天上下着毛毛细雨,一位名叫实际的比丘尼来到庵里,她不经通报,也不脱笠,迳自进入禅堂,持着锡杖,绕俱胝禅师禅座三匝,道: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斗笠。 她一连问了三次,俱胝禅师一时不知所以,连一句话也答不出。实际比丘尼生了气,便拂袖欲去,俱胝禅师只觉惭愧,就礼貌地说道:天色已暗,且留一宿吧! 实际比丘尼停..
百丈禅师经常与弟子一起劳动,锄草、种地、收割、打麦无所不能,即使到了八十高龄,仍然坚持不辍。 弟子们见他年纪大了,怕他劳累,劝他休息,可他就是不听。 弟子们思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如果把师父的劳动工具藏起来,他找不着工具,就不会去劳动了。 这天吃过早饭,百丈禅师习惯地去拿工具,然而任他怎么找,也找不到一把工具。 百丈禅师当日没有做工,也没有吃东西,第二天仍然如此。 弟子们为此议论纷纷..
宋朝雪窦禅师在淮水旁遇到学士曾会先生。曾会问道:禅师,您要到哪里去?雪窦很有礼貌地回答道:不一定,也许往钱塘,也许往天台方面去看看。曾会就建议道:灵隐寺的住持珊禅师跟我很好,我写封介绍信给您带去,他定会好好地待你。可是雪窦禅师到了灵隐寺时,并没有把介绍信拿出来求见住持,一直在大众中过了三年。曾会于三年后奉令出使浙江时..
赵州从谂上堂说:如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当时有一僧发问:不知佛是谁家烦恼?赵州答:与一切人烦恼。僧又问:如何免掉?赵州说:为什么要免掉? 这段故事反复破除相对的执着,举凡好坏、大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