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弟子。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弟子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弟子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弟子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弟子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ld..
临济禅师忍气吞声的去见睦州首座的和尚,跪著说:以前承蒙你激励我去问佛法、使我屡次吃师傅的棒子。自恨前世的障缘未了,不能彻悟玄旨,因此只有离开这里。 睦州便说:在你离开前,应先向师傅告辞。 等临济走后,睦州便赶紧抢先跑到黄檗处说:问话的那个和尚,虽然年轻,但此人很奇特,请你给他方便指点,将来他一定会变成一棵大树,覆荫天下众生。&..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育王笑翁妙堪禅师,天童无用净全禅师之法嗣,俗姓毛,慈溪人。妙堪禅师广额平顶,骨气清豪,少时从野庵道钦禅师出家受业,以广记多闻著称。后栖心禅宗,一度行脚,先后参礼过息庵达观禅师、灵隐松源禅师等人,了无发明。后又改投天童无用净全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净全禅师,净全禅师便问:行脚僧?游山僧? 妙堪禅师道:行脚僧。 净全禅师又问..
某僧问大梅法常禅师:「如何是西来意?」大梅云:「西来无意。」盐官齐安禅师闻之曰:「一个棺材,两个死尸。」 通常只有孕妇死亡,才会有一尸两命及一棺两尸这种事。禅语中出现了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西来意」是指由印度传来的佛祖的心法,特别是指菩提达摩从南印度带来中国的禅法。一般人都以为佛陀说法,祖师传法,法是教典、是相传的道统,达摩从西天来到东土,是带着经典、方法和道统的心印而来,师徒之间以心传心..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 这天,他前往王舍城托钵乞食,没想到在城门中被一头刚生产的母牛触抵而死。牛主人认为这只母牛是不祥之物,心生恐惧,便将牛转卖给他人。买主牵着母牛到河边喝水时,却被母牛从背后以角攻击致死。买主的儿子非常气愤,立..
雪峰、岩头、钦山等禅师三人结伴四处参访、弘法。有一天行脚经过一条河流的路边,正计画要到何处托钵乞食时,看到河中从上游飘流一片很新鲜的菜叶。 钦山说:你们看,河流中有菜叶飘流,可见上游有人居住,我们再向上游走,就会有人家了。 岩头说:这么完好的一片叶,竟如此让它流走,实在可惜! 雪峰说:如此不惜福的村民,不值得教化,我们还是到..
在一座禅寺里,负责煮饭烧菜的典座,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职务之一。但要把这个职务做好,不仅要将饭菜煮出味道,尤其要爱惜米、菜、油、盐,不可糟蹋。参学很多道场的石霜禅师在沩山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 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对他说:不可抛散米粒,因为那是施主布施的。 石霜答道:一向不抛散。 沩山就看看四周,从地上拾起一粒米说:&..
一粒米 沩山灵佑的故事,有一次他的弟子石霜楚圆正在筛米,被灵佑禅师看见了说:这是施主的东西,不要抛散了。 我并没有抛散了。石霜回答。 灵佑禅师在地上捡起一粒米,说:你说没有抛散,哪,这个是什么? 石霜无言以对。 你不要小看了这一粒米,百千粒米都是从这一粒生出来的,灵佑禅师说。..
唐朝洞山良价禅师于出家前,捎书与母亲,告知出家之意。其母虽不舍,但却回信答予即得从汝志。两位的文辞及深意发人省思,故摘录于下,以飨大众。 辞北堂书(洞山禅师辞母出家书) 伏闻诸佛出世,皆从父母而受身;万汇兴生,尽假天地而覆载。故非父母而不生,无天地而不长,尽沾养育之恩,俱受覆载之德。嗟夫!一切含识,万象形仪,皆属无常,未离生灭。虽则乳哺情至,养育恩深,若把世赂供资,终..
赵州和尚因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 无门曰。参禅须透祖师关。妙悟要穷心路绝。祖关不透。心路不绝。尽是依草附木精灵。且道。如何是祖师关。只者一个无字。乃宗门一关也。遂目之曰禅宗无门关。透得过者。非但亲见赵州。便可与历代祖师。把手共行。眉毛厮结。同一眼见。同一耳闻。岂不庆快。莫有要透关底么。将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毫窍。通身起个疑团。参个无字。昼夜提撕。莫作虚无会。莫作有无会。如吞了个热铁丸相似..
赵州(今河北赵县)从谂(shěn)禅师,南泉普愿禅师之法嗣,俗姓郝,曹州(治所在今山东荷泽)郝乡人。赵州禅师童稚之时,即孤介不群,厌于世乐,稍长即辞亲,从本州扈通院(亦说龙兴寺)落发出家。后听说池州南泉普愿禅师道化日隆,赵州禅师虽未受戒,便以沙弥的身份,前往参礼。 初礼南泉,适逢南泉禅师正在丈室中休息。 南泉禅师一见赵州禅师,便问:近离甚么处? 赵州禅师道:&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