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纠正世界上每一个人,使天下太平。正如你不能移去全世界的石头和荆棘,使所有的路径平坦。要走得平坦,就得穿一双鞋子,希望得到内心的和平,就要学习控制自己的感觉。..
世尊灭度了!所有的佛弟子听到这个消息,都十分地悲伤,甚至有许多阿罗汉都决定要跟随佛陀入涅槃。 迦叶尊者知道后,便集合五百位阿罗汉,向他们宣布:佛陀已经入灭,如果要弘演佛的圣教,让众生了达人人本具真如法性的道理,就必须集结佛的教法。所以,你们现在赶紧以神通力前往十方恒河沙刹土,召集八亿四千位阿罗汉来此结集经藏! 佛弟子当中,阿难是唯一记持佛陀..
有人认为凡是人就必须有喜怒哀乐,才够人情味。其实这种因妄念而产生的快乐,也是造成痛苦的原因,远不如一个人因禅悦而得到的愉快。 我们常会独个儿生闷气,莫名其妙,说不出任何原因,这是情绪陷入低潮时常有的现象。有时候,又兴高采烈,真想高歌一曲,告诉所有的人,我是多么的快乐!快乐些什么?也仍然莫名其妙。 小学的国语课本有这么一课:《卖牛奶的女孩》 从前,有一个女孩子,头上顶..
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模拟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踞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认为其中动态不足,适巧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监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和虎的外形画得不坏,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现在应该要明白的是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自下压低。龙颈向后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他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
米和尚出家后,曾参礼沩山灵祐禅师,发明心迹后,即遍历诸方,饱参禅德。 一日,襄州常侍王敬初居士,正在处理民事,米和尚来了。王敬初一见米和尚,便举笔示之。 米和尚问:还判得虚空否? 王敬初居士一听,便掷笔回到屋内,再也不出来。米和尚好生疑惑。第二天,米和尚便请鼓山供养主,进入王公署所,探问其意。米和尚亦跟进署内,事先躲在屏风后面。 供养主刚一坐定,便问王公:&ldq..
一天,南泉给众僧舀粥。马祖过来问道:桶里是什么? 南泉答道:这老头子怎么张口就说这种话? 马祖没有再吭声,从此别的和尚也不敢再考他。 南泉普愿离开马祖后,栖止于池阳南泉山,一住三十年。有一天,南泉上堂来说道:我自小就养了一头水牯牛,想向河东放牧,可它要吃别人的水草;想向西边放牧,也要吃别人的水草。所以不如将就着,在这儿吃点草..
相州(今河北临漳)天平山从漪上座,襄州清溪洪进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从罗汉桂琛禅师的弟子洪进禅师参学。 一日,从漪上座等人随洪进禅师经行,洪进禅师忽然对众人讲:古人有甚么言句,大家商量。 从漪上座当即从众人中走出来,还没有来得及开口提问,洪进禅师便呵斥道: 这没毛驴! 从漪上座一听,言下涣然省悟。 从漪上座悟道后,一度行脚四方,广参禅德..
有一位居士,在江边散步,看到一个船佚将沙滩上的渡舟推向江里,准备载客渡江。此时刚好有一位禅师路过,这个居士于是一个箭步向前,作礼请示道: 请问禅师,刚才船佚将舟推入江时,将江滩上的螃蟹、虾、螺等压死不少,请问这是乘客的罪过?还是船佚的罪过? 禅师没有考虑,就回答道:既不是乘客的罪过,也不是船佚的罪过! 居士非常不解,怀疑地问道:&ldqu..
成都府范县君(县君,古代妇女之封号),圆悟克勤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生平不详。范县君很早就寡居,一心向佛,坚持习禅,常坐不卧。 后闻圆悟克勤禅师住持成都昭觉寺,于是便前往礼拜,请求圆悟禅师为她开示入道因缘。圆悟禅师于是教她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范县君于是依教参究,可是久无所契,心里非常着急。 一日,范县君又来到昭觉寺,哭着央告圆悟禅师道:..
梵天禅师由于禅境高,不为俗人俗事所缚,看上去似乎吃亏,实际上高人一着,自由自在。他在一首诗中写道: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这首诗含有佛理,用在处世方面,能少烦恼。诗中作者自白,我有件很高价值的处世法宝,亦即方便。应用到日常生活里去,就是平时碰上与人相打吵骂,处处甘心情愿地服弱认输,吃了大亏也到死都不上县衙告状..
有一个叫通一的比丘,禅修多年,不得要领,就去请示心明禅师。心明禅师听到他的困惑后,二话不说,就领他来到一林间空地,燃起一堆篝火。就在火势正旺时,心明禅师一把把通一比丘推进火堆。通一禅师出于救命的本能,赶紧跳出火堆,并在土中打滚,迅速熄灭了身上的火苗。 就在通一比丘忙着灭火时,心明禅师又开始走路了,通一比丘一肚子委屈、一肚子火气地在后面追赶他。当通一比丘追上心明禅师时,师徒二人正好走到一座石桥上,没..
四川峨嵋山很久以前是道家修炼的地方。后来僧人上山潜修,高僧辈出,梵刹林立,不少道士纷纷离去。其中有一年轻道士仰慕禅定悟道,放弃长生不老丹术。 有一天,他拜访白龙洞住持道恒老禅师。道恒禅师问他:跟随你来的是些谁啊! 这位年轻道士转身去看,甚么都没有,大为惊恐。 道恒老禅师见对方手足无措的样子便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