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信徒问慧海禅师:您是有名的禅师,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慧海禅师答:有。 信徒问:是什么呢? 慧海禅师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 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 慧海禅师答:当然是不一..
尝闻:法界之内,以杀生及邪见之罪恶最大,杀生断一切众生之色身生命;邪见断一切众生之菩提慧命故也!杀生只害众生于今世,邪见却能斩断一切善根善法,邪见坚固者能于久远劫中,毁菩提正道于言谈笔墨之间,依邪知见而广为言说者,其罪莫大焉!余随手拈来若干见闻,愿与法界诸仁者共省共勉。 一位相识的居士送来一套盒式录音带,叮咛我要认真仔细地听,其态度诚恳而友善。 当天晚上我就认真地聆听了,但是很不幸地听到了这样一..
南朝梁武帝时婺州有位傅大士,居住在云黄山。手栽二树,谓之双林,自称善慧菩萨。在他到南京城里卖鱼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梁武帝请名僧志公讲《金刚经》,志公说自己不会讲,市井中有位卖鱼的傅大士,能讲解此经,武帝便召傅大士到禁中。 大士上台后,将戒尺朝桌上啪地一拍,便下台了。 武帝愕然。 志公在一旁赶忙打圆场道:陛下明白了吗? 武帝说:&ldq..
现在世人非常景仰的金山活佛──妙善禅师,是一九三三年才在缅甸圆寂的,其行迹神异,又慈悲喜舍,到处都流传着他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奇事。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住了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呵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常去安慰这老婆婆,和她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常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
宁波佛岩仲方天伦禅师,径山佛智晦机元熙禅师之法嗣,俗姓张,象山人。天伦禅师少时即落发出家,后投净慈佛智晦机元熙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天伦禅师入室请益,脚刚跨进门,晦机禅师便道:湖山蔼蔼,湖水漾漾,浸烂你鼻孔,塞破你眼睛。因甚不知? 天伦禅师道:通身无影象,步步绝形踪。 晦机禅师进一步逼拶道:未在,更道(你说的还不到位,再下一..
在遥远的西藏雪域高原上,住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喇嘛。有一天,老喇嘛救起了一只小老鼠,从此小老鼠就陪伴在老喇嘛的身边,但他却日渐感到不安与忧愁。 原来,小老鼠一直对老喇嘛的家猫感到很惧怕,因此他希望老喇嘛能够把他变得比猫还强壮,这样他就不会再害怕猫了。 老喇嘛沉思之后,决定帮小老鼠达成心愿,于是,小老鼠就摇身一变成为一只漂亮的大灰狗。可是没想到,这只小老鼠变成的大灰狗,一瞥见那只家猫,却还是被吓坏了..
有一次,苏东坡要来见佛印禅师,并且事先写信给禅师,叫禅师如赵州禅师迎接赵王一样不必出来迎接。 苏东坡自以为了解禅的妙趣,佛印禅师应该以最上乘的礼来接他──不接而接。可是却看到佛印禅师跑出寺门迎接,终于抓住取笑禅师的机会,说道:你的道行没有赵州禅师洒脱,我叫你不要来接我,你却不免俗套跑了大老远的路来迎接我。 苏东坡以为禅师这回必居下风无疑,而禅师却回答一首偈子说: &..
有一个老妪,儿子幼时出家,现在她很老了,连讨饭都走不动路。她获悉儿子当了庙里的方丈,好像这个庙还很有钱。她就心想,这么多人居住,也不缺我一口吃的,回去找儿子吧,法师都是慈悲的。 老太太这就去找儿子。庙的确很大,庙门开着,却有师父把门。正想进去,这个师父就问,老施主您从哪来?做什么事啊?老太太说:找我儿子,他在里面当方丈,并叫他儿子的乳名。这把门的小师父也不知方丈过去的小..
青林和尚将入寂时,曾召唤献蕴禅师的名字,献蕴禅师应诺。 青林和尚道:日转西山后,不须取次(任意、随便,引申为充裕、宽舒)安。 献蕴禅师道:雪满金檀树,灵枝万古春。 青林和尚又问:或有人问你金针线囊事(原指家务事,这里比喻本分事),子道甚么? 献蕴禅师道:若是毛羽相似者,某甲终不敢造次(粗率、轻易..
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
在佛陀的故乡迦毘罗卫国,有一位富有长者,财宝不可称计,其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不仅骨相粗奇且力气强大,所以将他取名为「大力」。大力渐渐长大,生得高大强健、器宇轩昂,力大无穷若有拔山之势,乡里间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 一天,大力和亲友们出游,看到在尼拘陀树下静坐的佛陀,相好庄严,全身散发著光明,如千日般普照大地。大众为佛的威德所摄受,一个个向前问讯顶礼,退坐一旁,恭敬地请佛开示法要。佛陀为大众开示四谛法门,..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