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 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他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不危险? 白居易知道禅师指的是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机四伏,当下..
常常原谅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他人的原谅;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得到他人的谅解;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却每天想去干涉别人,弄得痛苦不堪。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一天,叶县去探望一位得病的僧人。 病僧问:为僧者四大(即地水火风,佛家认为万物都由这四大构成)本空,病从那里来? 叶县答:从你问处来。 病僧又问:不问时如何? 叶县答道:撒手卧长空。 病僧明白了,随后就康复了。..
有一天,宗杲禅师造访云门庵,弥光禅师亦陪侍前往。 途中,弥光禅师问道:某到这里,不能得彻,病在甚处? 宗杲禅师道:汝病最癖,世医拱手。何也?别人死了活不得,汝今活了未曾死。要到大安乐田地,须是死一回始得。 弥光禅师一听,疑情愈深,如鲠在胸,放下也不得,不放下也不得。 于是,弥光禅师改日入室向宗杲禅师请益。 宗杲禅师一见他,便问:&ld..
叶县归省禅师座下有一僧,一日入室请益赵州禅师柏树子公案。 该公案是这样的-- 有僧问赵州: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僧云:和尚莫将境示人。 州云:我不将境示人。 僧云: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州云:庭前柏树子。..
编者按: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三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八九经》。病中,对一般人来说,算是一种逆境。差摩比丘在逆境中,透过与学友间的互相讨论激荡,竟能突破平日的盲点,得证解脱,也部分印证了逆境与学友,在佛法修学上的功用了。 有一次,许多比丘住在拘睒弥城东南,瞿师罗富家长者所布施的林园中。 另一位名叫差摩的比丘,也在拘睒弥城,但另住在跋陀梨园中。那时,差摩比丘患..
病与不病 有次德山宣鉴禅师病了,有人问他:「老和尚,连你都会生病,那还有谁不生病的?」 德山说:「有啊!有不生病的人。」 那人又追问:「不生病的是怎么样的人呢?」 德山就表演给他看:「唉哟!唉哟!」地呻吟。意思是,他这身体有病的人就是内心不病的人。 这则公案的意境相当高。大德高僧、得道禅师,还是会生病的,但他们是肉体虽生病,心中并无病;身体的病是疼痛,心中的病是烦恼。 德山虽然肉体有病,..
香严智闲因百丈禅师圆寂后,就到师兄沩山灵佑禅师处参学,沩山一见香严智闲就问道:我听说你在先师百丈处闻一知十,闻十知百,不过那只是知解上的问答。我现在不问你生平体会到的以及经卷册子上记得的知识,但我要问你在未出娘胎前,什么是你的本分事?试说一句看看,我为你印证。 香严智闲懵然不知应对,沉思了一会后,才说:请师兄替我说! 沩山禅师道:&ldqu..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 我的妻子悭贪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你能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行些善事好吗? 默仙非常慈悲的答允。 当默仙到达信徒家时,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供养,禅师就握着一个拳头说道: 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夫人:如果手天天这个样子,这是有毛病,畸形呀!..
唐开元年间,有一位四处游走、参禅问道,但又很是自负的云水僧,听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就想和其辩论禅法,论论高低。这很像武林江湖中的所谓高手,听说哪里有个练家子,就按耐不住,千方百计的想去比试一番,用来证明自己才是天下第一。他于是来到了无相禅师住持的成都大慈寺。适逢无相禅师外出,一位侍者小沙弥就出来接待了他,说:禅师不在,您有么事就告诉我吧,我可以代劳的。 云水僧道:你年纪这么小,能懂得什么啊,竟敢说..
从前有一个人,乘了船过海,偶不小心,把一只银杯失落到水中去了。他立刻用手指在船面画个号,画了後,仍旧乘船前进,心中想∶『我已记牢,这银杯是失落在这里的水里,将後可根据我画的记纹打捞起来。』经过了两个月,他己走过很多的地方,那天到了狮子国的国界,看见了一条河,他就想跳入水中,去捞起那只失去了的银杯。别人看见问他说∶『你到水里寻其麽呀?』他回答说∶『我要打捞失落的银杯哪。』人家又问他∶『你失落在其麽地方..
有一位中年妇人,去乡下路过一棵树下,听见树上老鹰窝里有孩子的哭喊声,动了恻隐之心。於是架上梯子,把孩子抱回家抚养。大概家中生活贫困,孩子到了七岁时,到寺院里做了小沙弥。老师傅志俭和尚,替他取法名宝志。 宝志秉性很奇特,有时穿上大锦袍子,却光着脚到处乱走;但他很用功,修禅定有了悟境。很多人信服他,连皇帝也要向他请教。 有一天,梁武帝对宝志禅师说:我的烦恼和迷惑很多,怎样才能消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