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眼文益禅师初参长庆,不大发明。后同绍修法进三人欲出岭,过地藏院,阻雪少憩。 附炉次,藏问:此行何之? 师曰:行脚去。 藏曰:作么生是行脚事? 师曰:不知。 藏曰:不知最亲切。 又同绍修法进三人举肇论至天地与我同根处,藏曰..
唐朝玄宗皇帝,初登帝位的十余年中,任用姚崇、宋璟为相,国家大治。那时候佛教中出了位有名的大圣人一行禅师,玄宗皇帝不但对他敬崇备至,而且礼为国师(见《佛祖统纪》)。在我国民间,普遍的遵行着一个夏历,此历由于合乎农民一年四季的农作,所以又叫农历。很多人知道夏历源于夏朝,但是,经过详细的序订,正确的修改,则是出自一位佛教的圣者&mdas..
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初次带着弟子们回到故乡迦毗罗卫国弘法。所有的释迦族人见到从前的太子成佛了,威德巍巍,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尊贵相好,不禁同声赞叹。 比丘们向佛禀告族人的赞叹,世尊告诉大众:过去生中,我于族人之中,即是最尊贵庄严的人,不是只有这一世。比丘们问:可否请世尊为我们开示这段因缘呢?佛即为大众娓娓道来: 过去无量劫前,有一位大国王..
王舍城遗址 过去,在印度,有一位具有怪癖的国王,常喜欢以人肉为食,但是又怕这个癖好泄漏出去而王位难保,所以经常命令他的厨子:你们趁夜半时,悄悄的出去,抓些人来烹煮给我吃。但是,要注意,不要泄漏行踪。 日子久了,纸包不住火。宫中的大臣都知道国王为了自己的嗜好,竟然杀害子民,是这样的残忍不仁!大臣们共同商量之后,决定把食人肉的国王放逐到深山,并且推举一位贤明、仁慈的君子为..
抚州石巩寺的慧藏禅师,出家前是个猎人。他最讨厌见到和尚,有一天他追赶一只猎物时,被马祖道一拦住。这位讨厌和尚的猎人,见有个和尚干扰他打猎,就抡起胳膊,要与马祖动武。 马祖问他:你是什么人? 石巩:我是打猎的人。 马祖:那,你会射箭吗? 石巩:当然会。 马祖:你一箭能..
在隋朝的时候,包括隋唐,僧人的数量是严格控制的。当了僧人国家是免除一切杂税 劳作。玄奘法师13岁的那一年,正好碰到大理寺卿郑善果到洛阳去考查。一共只准许剃度二七14位,只剃度14位僧人。考你的佛学修养,在隋朝那个时候。这个郑善果是以什么著名的呢?是以知士之鉴,就是这个人非常会看相,非常会鉴定一个人才,你到底是不是人才。小玄奘那个时候才13岁,他就在这个考场的门口,这个是非常确切的历史记载,就在那里磨..
有一个军医跟着军队出征打仗,在战场上救治受伤的士兵。每当他的病人痊愈之后,又会再次投入战场作战。于是,再次伤亡。这种情况反复多次之后,他终于崩溃了:如果他命中注定要死的,又何必要我来救他?如果我的医疗是有意义的,那为什么他始终都要战死呢,我想不通啊! 他不明白作军医有什么意义,心里面乱得没有办法继续行医。于是,他立刻上山找了一位禅师,几个月之后,他终于想通问题了。他又再下山行医,他说:因为我是个医..
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道:你不在禅堂用功,到底跑到哪里里去了? 云居禅师道:我去爬山! 洞山禅师问:爬哪里一座山? 云居禅师答:没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洞山禅师问:你的意思是说,所有的山你都已经爬过了吗? 云居禅师道:也并非如此。..
一日,白云守端,千里迢迢地去找杨歧方会禅师参学。 当他见到师父时 师问:「你以前的师父是谁?」 守端答:「茶陵郁和尚 。」 师又问:「我听说他当初在桥上摔了一跤,就开悟了,并且当场作了一首诗,十分奇特,你还记得吗?」 守端立即背诵道: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师听毕,便哈哈大笑,随即起身就走了。 守端愣住! ..
就禅宗而言,同样离不开牛,离了牛的公案,就没有以后的禅宗了,也可以说如果没有牛的公案就没有马祖道一禅师,更没有所谓「一花五叶」禅风的阐扬了。这在指月录里,怀让禅师岂不是用「打车?打牛?」的启机作略,纠正了马祖道一对修行形式的执着,而臻于圆熟成功的吗? 后来,马祖接引的石巩慧藏禅师,即是以「牧牛」的借喻而修行的。 有一天,马祖在庵前散步,看见有个打猎的人在追逐一只鹿,马祖挡住他问:你是干什么的?打..
有一个人,正在家里煎熬砂糖,那时来了一个富人,他想趋奉那富翁,请富翁吃一杯糖浆,就舀了一些砂糖汁到小锅里,加了一些水,放到火上去煎熬。炉子里的火很猛烈,糖浆放上去不久就沸滚了,他又怕富翁等得不耐烦,想把糖浆立刻减低温度,就不停地用扇子在糖浆上用力扇,可是慌忙间忘记了把小锅子从火炉上拿下来,因此虽然扇了很久,糖浆还是在沸滚。那人很著急,弄得满头是汗。旁人看了觉得很好笑,对他说∶『你这样是作是白费气力的..
禅师一天说佛是烦恼,烦恼是佛。有人问:不知道佛是哪家的烦恼,禅师说:佛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僧人又问:怎么才能避开烦恼,禅师回答:为什么要避开? 佛的伟大,就是用平常的心来看待众生,把自己放在众生之中,迷就是佛是众生,悟就是众生是佛。 由于人活在尘世之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