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怀玉,俗姓高,丹丘人氏,以严持戒律而闻名于世,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平日以念阿弥陀佛为功课,一日念佛号五万,平日里诵《阿弥陀经》,诵了三十万卷。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元年(即公元七四二年)六月初九日,他看见西方圣众来接他,但圣众手持的是银台,怀玉说:我必须是金台来接才去。怀玉于是修行更加精进,后来空中有声音对他说:你头上光晕已现,坐下来手结弥陀印。怀..
日本的道元禅师从中国学禅回来时,有人问他修到了什么。 禅师说:別无所获,只修得一顆柔软心。 柔软心,即是忍辱之心,禅者非柔软心不修。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种坚硬的東西,這坚硬的东西即是我慢(我慢,自高自大,侮慢他人。)心,是我在其中支撑着的。外界一旦触及了它,一定会爆发起来,似乎它就是最伟大的东西。然而,从禅的角度讲,我們必须修柔软心,没有柔..
大珠慧海最初参见马祖道一禅师时,马祖道一禅师问道:你从何处来? 大珠慧海答道:我从越州大云寺来。 马祖道一禅师又问道:你来我这里有何事? 大珠慧诲答道:我来贵处求佛法。 马祖道一禅师再问道:我这里一无所有,求什么佛法?自家宝藏都不顾惜,却跑出家来乱求什么!&rdquo..
僮问祖云。请和尚离四句绝百非。直指某甲西来意。祖云。我今日无心情。汝去问取智藏。其僧乃问藏。藏云。汝何不问取和尚。僧云。和尚令某甲来问上座。藏以手摩头云。今日头痛。汝去问海师兄。其僧又去问海。海云。我这里却不会。僧乃举似祖。祖云。藏头白。海头黑。..
问。佛性与众生性。为同为别。师云。性无同异。若约三乘教。即说有佛性有众生性。遂有三乘因果。即有同异。若约佛乘及祖师相传。即不说如是事。唯有一心。非同非异。非因非果。所以云唯此一乘道。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有一僧去拜访覆船禅师,路上遇见一位卖盐老翁。 僧问:我要拜访覆船禅师,请问路怎么走? 老翁久久无语,于是僧再问:请问去覆船的路怎么走? 不料老翁反问道:你耳朵聋吗? 僧不解地问:你向我说什么了? 向你说去覆船的路。老翁说。 难道你老人家..
《宋高僧传》载:普化为盘山宝积之法嗣,分临济义玄之弟子唐代普化和尚,为日本禅宗支派普化宗之祖。其人行为简放,佯狂而出言无度,对人没有高低的分别,对于生死更是来去自如,全由自己决定。 有一天,他在街上向人乞化缘衣的布施,信徒们用上好的袈裟给他,但他又不接受信徒供养的法衣。「这些都不是我要的。」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临济禅师,临济禅师就买了一口棺材送他,普化和尚非常欢喜地说道:「我有衣服了!」 普化和尚立..
曾经有位老修行,独自住在深山的小茅棚里,对自己的修行还算满意,自喻三十年不冒烟。就是说已经三十年不生烦恼了。 有一天来了一群牧童,叽叽喳喳地,非常热闹。老修行在蒲团上打坐,也不理睬他们。小孩子们调皮,有的去拉老修行的手,有的去动老修行的腿,有的还去戳戳老修行的肚脐,有的拽拽老修行的耳朵,有的去玩老修行的眉毛对于这些,老修行一概不理不睬。 ..
圆悟克勤禅师是如何悟道的? 圆悟克勤禅师在五祖法演禅师门下修禅时,听到禅师开示一位被解职的官员时问:少年时曾读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原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克勤闻言大悟并作偈云:金鸭香消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此偈表明他对色界的一切都经历过,如今已看透了,但是悟道的境界只许佳人独自知&..
四祖道信禅师,姓司马氏,《传法宝记》记载为河内(治所在今天河南沁阳)人。禅师自幼便仰慕佛法,就像修习多年一样。禅师继承衣钵后,专心弘法不愿睡眠,近六十年不曾躺在床上。吉州救民 离开三祖僧璨禅师后,道信禅师一直游历于安徽、江西、湖北三地交界之处。隋大业年间,国访贤良,禅师因而得到机会正式剃度,编籍于吉州(今江西吉安)的一所寺庙。 道信禅师抵达吉州时,正值群盗围城七十多天,城中缺水,人皆疲敝。禅师进..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传法与二祖慧可,道宣《续高僧传》早有所载,不必置疑,但菩提达摩为慧可安心,则不见于正史,真伪待考。不过,其中却可以如实反映出禅修的用功方向,不失为一宗值得参究的公案。 《景德传灯录》有这样的记载:慧可为了参悟禅理,晋谒达摩;达摩面壁禅坐,未蒙接见,慧可唯有久候于门外。时天大雪,慧可坚立不动,积雪过膝,直到天明,终于感动了达摩。于晋见之际,慧可突然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为法忘..
唐贞观年间,太宗皇帝倾慕道信的佛法,打算一睹风采,便派使者去请道信赴京。道信淡漠功名,假称有病,不肯应诏。太宗三下诏书,道信三次辞谢,太宗龙颜不悦,第四次下诏书相请,并对使者说:这次再不来,就拿他脑袋来。 使者来到道信居住的破头山,宣读圣旨。道信仍不肯应诏,使者大怒,说:皇帝有命,不动身就拿头来。道信便引颈就刀,神色泰然。 使者十分惊异,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