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爷身染怪病,求医榜文一贴就是三个月。这天,一名赤脚乞丐揭下榜文,而他开出的药方竟是一只奇丑无比的癞蛤蟆! 一乞丐揭下救命榜 明朝宣德年间,一天,长安县贴出了一张榜文,引来众人围观。榜文写道:本县首富刘老爷,身染奇病,今出榜求医,凡能妙手回春者,无论三教九流、身份尊卑,一律重赏良田百亩,黄金千两。榜文贴出三月有余,却无人揭榜。原来这刘老爷染的病很怪,几乎是命悬一线,鬼门关前来回打转。他..
南唐后主李煜有意任韩熙载为丞相,可就在委任诏书颁布前夕,一幅画卷却让他改变了初衷 一国危思栋梁 这一年,割据江南四十州的南唐中主李璟一病不起,临驾崩前遗命太子李煜继位,叮嘱他不要忘却北方的宋朝是心腹之患,又将小儿子郑王李从善叫到榻前,希望他为哥哥分忧,平时多设耳目细作,打探文武大臣们的举动和消息,共保南唐江山。 李璟驾崩后,李煜继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东施效颦的故事听得不少,传说里的东施,长得丑陋,却有一颗爱美的心,只是弄巧成拙,出尽洋相,但你可知道,也许这一切都是一场误会 春秋时期,越国诸暨苎萝村分为东西两村,有一对姓施的结拜兄弟,膝下各有一女,住在东村的施大郎之女叫东施,住在西村的施二郎之女叫西施。 东施和西施自小感情就特别深厚,情同姐妹。东施和西施长到十余岁时,相貌上各有千秋:东施皮肤光洁如凝脂白..
京城街头惊现一只恶虎,弄得人心惶惶,那还了得?天子脚下,岂容老虎耀武扬威 老虎动不得 唐朝大历年间,京城长安发生了一件怪事。 这天,天还麻麻亮呢,长安城刚开了城门,有一个人正在街上走着,突然觉得屁股被顶了一下。他回过头来,只见一只毛茸茸的大家伙,那嘴正拱着自己。他再定睛一看,正看到那家伙额头上的王&rdquo..
从前,在湖州城内有一个传说,讲的是谁要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可以找鬼来帮忙,方法是:找一个柳条笆斗来,夜深人静的时候,端着柳条笆斗在空巷子里捞着走。如果柳条笆斗沉了,说明有鬼来了,有什么事跟鬼说,如果来的是善鬼,就能帮你去办;如果是恶鬼,那就凶多吉少了。这事风险太大,古往今来也没人敢去尝试,怕求鬼不成,反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 城内有家姓麻的豆腐坊,几代人本本分分,苦心经..
津卫是码头。码头的地面疙疙瘩瘩可不好站,站上去,还得立得住,靠嘛呢?能耐。一般人能耐也立不住,得看你有没有非常人所能的绝活儿。换句话说,凡是在天津站住脚的,不管哪行哪业,全得有一手非凡的绝活儿,比方瞧病治病的神医王十二。 要说那种妙手回春的名医,城里城外一挑一筐,可这只是名医而已,王十二人家是神医。神医名医,天一地。神在哪儿..
明万历年间,武夷山下有个叫李大年的老猎人,他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叫莲花。由于莲花漂亮乖巧,李大年就想以此为资本,为女儿找个好婆家。谁知,好婆家还真不好找,高不成低不就的,几年过去了,眼看着女儿一年比一年大,李大年心急如焚,后悔当初不该那么挑剔。如今可好,女儿成了剩女,穷嫌富不要,再也没人敢来提亲,冷了场面。 这天,李大年正在后院种菜,他妻子李氏兴冲冲地跑来告诉他,说南庄的崔万顺让人到家里提亲..
隐藏在盛世巨制《清明上河图》背后的故事,再次昭告世人:再美的梦也是梦,是梦总会有醒来的那一天 (一)形象工程 时值清明,一代画师张择端兴致勃勃地来到了汴京城外的三步桥。站在桥头举目四望,青溪潺潺,薄雾缭绕,处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可看着看着,张择端不觉皱紧了眉头。 他这一愣神,躲在翠香楼内盯梢的马留胥便屁颠屁颠地跑到喝花酒的主子赵邕跟前,尖着嗓子汇报:&l..
慧妃深受康熙宠爱,却也因此招来其他妃子们的嫉妒,一着不慎被打入冷宫。可等待她的,远不止冷宫的寂寞孤苦 一、身陷冷宫 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很宠爱一位叫慧妃的妃子。这位慧妃出身卑微,众妃子见皇上与慧妃卿卿我我,都心怀怨恨,于是结成统一战线,一致把矛头对准慧妃。 妃子们的战略是从孝庄太后那里开口子。她们做了个套,办法很简单,慧妃原本是山野女子,出言无忌,妃..
宫中禁烟本是好事,可皇后却因此得罪了贵妃、太后,就连一向主张禁烟的道光皇帝也毫不领情。可怜的皇后究竟做错了什么? 一、皇后禁烟 道光十九年冬日的上午,大雪初晴,紫禁城上下一片雪白,干枯的树枝上寒鸦乱噪,储秀宫人来人往热闹非常,储秀宫的主人玉妃笑容满面,正在招呼客人。 突然外面有人高声吆喝道:皇后娘娘驾到!玉妃不由得吃了一惊。玉妃近年圣眷不错,最近又刚生下..
刘侍中初下商海,结果亏得血本无归。绝望中,幸好有吴老板及时相助。生意人往往为利奔波,可这吴老板却是为了哪般 一、意外受雇 清雍正年间,山东利津有个刘侍中,父亲去世,在坟前守孝不足一年,老母亲又病入膏肓。为给老人治病,刘侍中不惜重金请医问药,虽然母亲病体见好,可家中却无钱付药资。实在没法,刘侍中孤注一掷,向亲朋借了点钱,准备到南方经商。 因为对南方气候..
病人用药后一命呜呼,隆昌药店反倒因此打响了名头。这扬名立万的背后,玄机重重 1。扬名 陈州朱家,世代书香,没想到朱昌幼年时,家道中落,几乎破产。朱昌少年聪慧,入塾就学,诗词文赋一点即通,在街邻间颇有名气。然而天生羸弱,十二岁大病,卧床数月,奄奄待毙。适逢武当山黄善道人来陈州,这才幸免一死。遂拜道长为师,每日随道人习道、习医、习文。二十岁那年进缺,被任安徽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