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楷禅师,宋人,得道后,大阐禅门宗风。曾担任过净因寺、天宁寺等大寺的住持。一日,皇上派遣使者,颁赠紫衣袈裟,以褒扬他的圣德。并赐号定照禅师。 禅师上表坚辞不受。皇上再令开封府的李孝寿亲王至禅师处,表达朝廷褒奖的美意,禅师仍不领受。因此触怒皇上,敕交州官收押。州官知道禅师仁厚忠诚,当到达寺中时,悄声问道:禅师身体虚弱,容貌憔悴,是否已经生病? 禅师:没有!..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为什么我们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向你说个比喻,假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猕猴蹦跳不停,室外有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呼俱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迎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我们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彼此纠缠不息,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
东坡住在庐山东林寺,做了一首七言绝句,诗云: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这首诗的前面两句,气势博大,确是惊人。 一天,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他俩夜里闲谈,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并赞歎地说: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 庵元不以为然,批评说: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哪里里说到了..
有一个人,家里很富有,而且举止大方又很聪明,所以远近的人,对他都很称赞、羡慕。那时有一个人看他这样,就认他作哥哥,来来往往,很是亲热。他为什麽认那富有的人作哥哥呢?目的是为了要想这人的钱用。後来,那个富有的人变为贫穷的人了,而且还欠人很多的债,他就对这人冷淡下来,还对人家说∶『他并不是我的哥哥。』 这个故事比喻∶有一类外道利用和盗窃佛法的一部分语言、方法和仪式,作为是他们的教法,完全不是真心信奉,..
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他背上行囊去找法师,为他灭除苦难。法师听完他的诉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那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 法师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 这个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法师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rdquo..
很多人问:佛教的佛字怎么解? 老实说,这个问题,连许多佛教徒都不很明了。因为大多数的佛教徒都是从信仰的基础入门,然后按着自以为是的一套去因循,久而久之,便对佛的真正教化愈离愈远。虽然这一摄人仍然因为信仰而获得利益,但终究漏失了许多宝贵而切身的教诲。 佛不解作创造主,不解作造物主,也不解作主宰万物之王。 &ldq..
觉悟之路心性合一 京兆府尸利禅师问石头(希迁):如何是学人本分亨?头曰:汝何从吾觅?曰:不从师觅,如何即得?石头曰:汝还曾失么?师乃契会厥旨。 案释:学人本分者谓之曰五:言行合一、知行合一、体用合一、能所合一、心性合一。夫言行合一者,君子人也;知行合一者,聪..
唐朝的文宗皇帝嗜食蛤蜊,沿海民众不断地捕捉蛤蜊进贡朝廷。 有一次御厨在烹调时,打开蛤蜊的硬壳,贝壳内有一尊酷似观音菩萨的形象,惟妙惟肖,非常庄严。后来,文宗就用美锦宝盒将蛤蜊观音供奉在兴善寺,让大家瞻礼。因为蛤蜊现出菩萨声像太过稀奇,唐文宗在上朝时间问群臣道:众卿之中,不知有谁知道蛤蜊内出现菩萨圣像,是什么祥瑞之兆? 有一位大臣说道:此乃超凡入圣之事,非..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时,途中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到这种情形不解地问: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rd..
有学僧问西山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西山禅师举拂子(拂尘)表示回答,但是学僧不以为然,就去亲近雪峰禅师。 雪峰: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此夏从苏州西山来。 雪峰:西山禅师好吗? 学僧:我来的时候一切安好。 雪峰:&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