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殿脚窝 由于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即使没到过少林寺的人,也会听说少林和尚因练武把大殿中的地面都跺成坑了。游过少林寺的人都知道:那些脚坑在少林寺常住院最后的一座殿宇――千佛殿内。千佛殿中用方砖铺成的地面上,有四十八个深浅不同的锅样脚窝。这四十八个脚窝排列四行,前后左右间隔两米有余,非常匀称。最深的有五十厘米。这些脚窝是练武踏成的吗?为什么只有四十八个?深浅为什么不同,又排列这样匀称呢? 德禅大师专..
卓锡泉 少林寺南山有一座二祖庵,庵堂院内有苦、辣、酸、甜四眼水井。离二祖庵不远的地方又有一块大石头,叫炼魔台,也叫觅心台、养膀台。这都是佛教禅宗初祖达摩和二祖慧可留下来的。 相传神光立雪断臂、取得慧可法号以后,遵照达摩禅师的法旨去南山养伤、炼魔、觅心。起身时,下着铺天盖地的大雪,刮着倾山倒岩的西北风,风雪交加!山岭大地积雪茫茫,哪有路呢?弟子觉兴搀扶着神光,艰难地走着,雪白的大地上留下了一个个深..
一苇渡江 中国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天竺国佛教禅宗第27代祖师般若多罗的嫡传弟子。 有一天,达摩问师傅般若多罗大师:我得法以后,应该到什么地方去传法?般若多罗回答说:去震旦(中国)。达摩遵照师傅嘱托,东行来到中国。首先在南朝都城金陵晋见了梁武帝萧衍。两人观点不同,话不投机。达摩不辞而别,渡江北上到魏都洛阳去。 走到长江岸边,达摩看到江面..
达摩面壁影石的形成 少林寺内文殊殿中,北面神台上立着一块奇异的石头,相距十数步就可看到它那细腻的纹络中显现出一位高颧、络腮、突眼、浓眉、赤足趺坐的人影,并且身着袈裟的衣褶也明析可辨。它就是为历代帝王将相、名流学者以及僧俗人等,为之赞叹的达摩面壁石。宋朝的太师鲁国公蔡京为它书写了面壁之塔四个大字,书法大师蔡襄为它书写了达摩面壁之庵..
齐施主的日记本 前些日子,戒忧师兄在城里的表弟齐施主来淼镇旅游。齐施主在城里的一家大企业工作,收入非常高,待遇也不错,按说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好工作,但是齐施主总是不快乐。戒忧师兄总想着要开导一下他的表弟,便趁着他来淼镇旅游的机会把他带上山来,希望师父可以给他排忧解难。 那天正是智缘师父讲故事的时间,齐施主坐佛堂角落中,仿佛心事重重,在聚精会神的听众中显得相当的突出。 讲故事结束的时候,戒忧师兄把..
随缘的心 我的两个小师弟戒尘和戒痴都很贪玩,有段时间常跑到平湖边上玩,有时拉着戒嗔一起去,但戒嗔只是坐在旁边看他们玩。 他们两个在平湖里玩得很开心,时而在水很浅的湖边互相泼水,时而捡起湖边的小石头打水漂,有时候还为谁打的水漂多一个少一个而争执,出家人有这样争胜之心确实不应该。 平湖水很清,水清并非绝对无鱼,有施主喜欢在湖边垂钓。戒尘和戒痴如果看到有人在附近垂钓,就会把水漂越打越靠近他们,弄得鱼..
难看的陶罐 山下的生活永远比山上丰富得多。淼镇虽然只是一个小镇子,但也有一波波的流行,有时候仿佛只是几天之间,镇上的女施主就通通换上了奇奇怪怪样式的同样衣服。 流行不仅仅在衣着上,也有其他方面的。 有天淼镇的政府板报上忽然多了一则消息,说的是一位从小居住在镇上的艾施主在国家级的陶艺大赛上拿下一个奖项。 戒嗔也不知道这个奖项有多么重要,但是在淼镇这个地方,却引发了轰动。那些天,镇民们所谈论的话..
铁丝前的鹅 戒尘有段时间心血来潮,忽然喜欢上了画画。开始的时候,只是拿着各色的粉笔在寺院的地上画,画的多是寺的景物,有香炉、有木鱼、也有树木。 不过爱好归爱好,天赋归天赋,戒尘画得也不是很像,香客们见到戒尘趴在地上画画便忍不住问他,小师父你在画些什么呀?戒尘会耐心解释给他们听,他画的是一些什么景物,有时候香客也会夸戒尘几句,戒尘便高兴得不得了。 那天戒尘生日,便向智惠师父提了一个要求,说想要一..
长处与短处 戒嗔有两个年纪比较小的师弟,一个是戒尘,一个是戒痴,今年都只有十一、二岁。 小师弟戒尘,他喜欢在地上乱画,最近又和智惠师父学了些字,就更喜欢在地上乱写了。有次戒嗔在院子里行走,发现一条长长的粉笔线,可能是戒尘划的,线的两旁还写着不少字,左边写着很多执著,右边写着很多偏激。戒嗔顺着这条线慢慢走,有时候倾一下,脚步就落在左边,再倾一..
贵贱之分 有天,智恒师父叫戒嗔去宝光寺一趟,带封信给那里的法师,另外再借两本书回来。 坐上27路公交车,去宝光寺,车上认识戒嗔的人居然有好几个,有位戒嗔忘记了姓名的大婶还特意塞着戒嗔一个水蜜桃,戒嗔推辞不掉,只得道谢收了。 努力想也想不出大婶的姓名,也许下回见到的时候,戒嗔就会记得她是那位给戒嗔水蜜桃的大婶了。 去马家镇的人并不太多,27路车车次却多,平日坐这趟公交车的人是比较少的,有时候整..
远处的花盆 六一节的时候,镇政府安排了一场演出,因为两个小师弟戒痴与戒尘也要参与演出,所以在演出的前几天,戒嗔特意和智缘师父下山去,事先看看表演节目的场地。 演出的地点,就设立在镇中心的广场上。这次演出是近几年规模最大的一次,镇政府特别重视,专门派人去附近的乡镇贴了告示,早早地就开始进行演出场地的布置,我们去看的时候,已经有一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在指挥一些工人布置场地了。 那位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程..
郑施主的主见 曾经向施主们介绍过淼镇上的竹雕工艺,其实淼镇上的竹雕虽然好,但在前些年一直是默默无闻的,让这门手艺发扬光大的是镇上的郑施主。 郑施主很年轻,从外地上大学毕业后回到镇里,一时无所事事便在镇上乱逛,有次跑到平湖边上的几个山村里,发现了淼镇的几位竹雕艺人所做的作品。 郑施主很惊异,为什么这么好的作品从来没有人注意过。 其实这也不奇怪,就像那些离开淼镇很多年后再回乡的施主,也常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