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禅师问他的门徒说:前一些日子,我将一只鹅放进一个瓶子里。现在那只鹅已经长大了,瓶口很小,所以那只鹅出不来,那个瓶子很珍贵,我不想将它打破,所以现在有了个危机,如果那只鹅不出来,她将会死在里面,但是我又不想打破那个瓶子,因为那个瓶子很珍贵,而我也不想杀死那只鹅,所以你看怎么办? 这就是那个难题!鹅在头脑里,而那个瓶口非常小,你可以打破头,但它是珍贵的,或者你可以让鹅死,但那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741~824),浙江富阳人,俗姓潘。九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 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此,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又因鹊巢筑于居侧,人们又叫他鹊巢和尚。 唐元和十五年,文豪白居易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
在唐代的时候,有一位行为奇异的禅师,他不住在寺院里面,也不住在其他的庵棚洞舍里,而是住在树上,搭一个像鸟窠一样的空中窝棚修行,久之,大家就叫他鸟窠道林禅师。虽然他行为上惊世骇俗,但禅法修行上却是非常了得。 一天,当时的名诗人白居易慕名前去探望鸟窠禅师,他看见禅师一如既往的端坐在树杈间的巢窠里,全然不管树下尘世的烦嚣,就故意问:禅师住在树上,是不是很危险啊? 鸟窠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是非常..
在杭州。未睹行录,不决化缘始终。因侍者辞,师问:汝去何处?对曰:向诸方学佛法去。师曰:若是佛法,我这里亦有小许。侍者便问:如何是这里佛法?师抽一茎布毛示,侍者便悟。 白舍人亲受心戒,又时对坐,并无言说。舍人第三弟见此造诗曰: 白头居士对禅师,正是楞严三昧时。 一物也无百味足,恆沙能有..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
江南兴化芦渡大威权禅师,密云圆悟禅师之法嗣,俗姓程,本郡人。大威禅师少时投五台山秘魔岩,从遍融老和尚落发,受具足戒后不久即行脚参方,先后礼谒过憨山德清、紫柏真可、笑岩德宝等禅门大德,最后投龙池正传禅师座下参学。适逢密云圆悟禅师继正传禅师之法席,大威禅师即执侍圆悟禅师左右。 大威禅师修行非常精进,昼夜端坐,目不交睫,如一座泰山相似。他曾发愿言:如今生不明此大事因缘,誓不倒单(睡觉)!&..
有一位讲经法师来参访盐官齐安禅师,齐安问他讲什么经,答:「华严经。」齐安问有几种法界,答:「广义地说有无量法界,大略说则有四种。」齐安竖起拂子说:「这是第几种法界?」僧沉默思考,齐安说:「思而知,虑而解,是鬼家活计,日下孤灯,果然失照。」 这段对话是在表达凡以思辨、分析、说明等所建构出来的,都不能体认到真实的世界。根据理论的思考或学问的逻辑,乃至于应用自己的经验来叙述,都是一种方便。 所谓方便即..
溈山禪師一日指田問仰山禪師:「這丘田那頭高,這頭低。」 仰曰:「卻是這頭高,那頭低。」 溈曰:「你若不信,向中間立,看兩頭。」 仰曰:「不必立中間,亦莫住兩頭。」 溈曰:「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 仰曰:「水亦無定,但高處高平,低處低平。」 溈便休。..
裴休相国有一次到龙兴寺时,看见壁画问道: 这是什么图相? 寺僧:是高僧的真仪。 裴休:真仪我是看到了,可是高僧呢? 寺僧无言以对。 裴休:不知此地有否禅人? 寺僧:最近有位来挂单的云水僧,好象是一位禅僧。 裴休便劳寺僧请此云水僧出来相见。 裴休:..
夕阳西下,寺庙里,一群小和尚围着老方丈席地而坐。 老和尚手持一把扇子悠然自得地摇着,小和尚唧唧喳喳,问老和尚道: 师父,什么样的人才能是高僧、是智者啊?我们都想做高僧,做智者呢。 老方丈眯着眼,微笑着望着这群小和尚,笑道: 达摩祖师有一大群弟子,其中三弟子和小弟子两个人最受尊敬,被你们称为高僧、智者、大师总之,当时能用..
寺庙里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