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 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心本无损伤,..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道一看到时就问道:你在做什么? 石巩禅师回答道:放牛。 马祖禅师再问道:怎么牧? 石巩禅师再答道:牛想跑时,我就扭转牛的鼻子。 马祖禅师听后,非常欢喜,就高兴地赞美道:你真的知道牧牛了。 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百丈怀海禅..
禅师之间,往往在对话时,或某些动作中,包含着禅机妙用一问一答,都显示彼此的境界,是高是低,立见分晓,赤裸裸,毫无掩饰。这些话语皆来自性海流出,不是刻意造作,这就是所谓本来面目。默默无言的动作,其中禅味无穷,拈一枝花、翻一筋斗、哈哈大笑..
普愿禅师也是位得道高僧,有一天在园子里喝茶,看见一个小和尚从小径走来,就将杯底的残茶泼了过去。小和尚回头一看,见是普愿禅师,便露齿笑笑,禅师也笑笑,并翘起一只脚,小和尚不懂,禅师便起身回了方丈。这小和尚却是个伶俐的,到了晚上便一个人悄悄来到方丈,大有让师父传授上乘武功心法的意味。方丈的门果然开着,禅师果然没睡,正在打坐,看见小和尚,就问道:你来干什么?小和尚行了礼,垂手道..
有一次,石头禅师问宝通禅师道: 你是参禅僧还是州县白蹋僧? 宝通:是参禅僧。 石头:何者是禅? 宝通:扬眉瞬目。 石头:除却扬眉瞬目外,将你的本来面目说出来听听。 宝通:先请禅师除却扬眉瞬目。 石头:我不以..
天刚破晓,朱友峰居士兴冲冲的抱着一束鲜花及供果,赶到大佛寺想参加寺院的早课,谁知才一踏进大殿,左侧突然跑出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将捧着的水果,撞翻在地,朱友峰看到满地的水果忍不住叫道:你看!你这么粗气,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撞翻了,你怎么给我一个交待? 这个名叫李南山的人,非常不满的说道:撞翻已经撞翻,顶多说一声对不起就够了,你干嘛那么凶?&rdquo..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们多次看到,在月明星稀的深夜,有一个苗条妖冶的女子偷偷摸摸地走进了他的禅房天亮之前,再偷偷摸摸地溜走。 有一次,值更的僧侣们还亲眼看到,昧明禅师非常亲切地握着那个女子的手,送她从后院的小门里走出,而且伫立寺门,愣愣地目送女子良久。 就在僧侣们议论纷纷、大惊小怪之际,昧明禅师的举动更加怪异..
唐代的智闲和尚曾拜灵佑禅师为师。有一次,灵佑问智闲:你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在做什么事呢? 还在娘胎里的时候,能做什么事呢?他冥思苦想,无言以对,于是说:弟子愚钝,请师父赐教! 灵佑笑着说:我不能说,我想听的是你的见解。 智闲只好回去,翻箱倒柜查阅经典,但没有一本书是有用的,他这才感悟道..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沈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的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的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rd..
有一位无果禅师潜居山林,以参禅为定课,二十年来都由一对母女护持供养。由于长久来一直没有见性,因此打算离山去寻师访道,希冀能明了父母来生之前的面目。这对护法的母女,亲手缝制一件棉衣,并且包了四锭的银子,送给禅师做为路费。 禅师接受母女两人棉衣和钱银的供养,是夜仍坐禅养息。到了半夜,见一青衣童子,手持幡盖,带领着一列的鼓吹歌弦而来,放下一朵大莲花,殷勤请他乘坐莲台。禅师暗忖:我是禅门中人,未修净土善因..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看见有个小偷光顾他的茅屋,找不到任何东西的小偷,在离开时看到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了小偷,一直在门外等候,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惊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了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归。夜凉了,你带上这件衣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