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有一天去拜访达摩灵塔,守塔的和尚问:你是先拜佛,还是先拜祖呢? 临济说:佛和祖,我都不拜! 塔主觉得不可思议,又问道:佛和祖,跟你究竟有什麽冤仇啊? 临济这一次却只字末答,径自拂袖而去! 后来临济禅师回到住处后,告诫学僧:如今学习禅道的人,且要自信,莫向自己之外去寻觅什么;如果一个人求佛,便失去了佛;求道,便失去了道;求祖,便失去了祖。求道者,如果想证悟到真理,就决不要受任何人的迷惑!向..
杭州真寂闻谷广印禅师,云棲祩宏禅师之法嗣,俗姓周,嘉善人。其母生他时,曾梦见玄武神手执宝剑,率众甲士守护其门,师遂落地。广印禅师七岁时,常常瞑目端坐,沉默寡言。父母知道他是修道之器,便送他前往杭州开元寺出家。落发后,广印禅师曾抽空跑回家,看望父母。母亲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道心,便勉励他说:三朝新妇,一世禅和。子其勉之!广印禅师成道后,每次跟人谈起此事,总是说道,母亲所说的这..
有一妇人,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她还想再得一个,就去请问别的妇女们说∶『谁有方法使我再生儿子呢?』当时有一个老婆子对她说∶『我有方法使你再生儿子,但须祭祀天神。』妇人问她用其麽东西来祭祀天神。那个老婆子说∶『杀你的儿子,用他的血来祭祀天神,你就可以再得到儿子了。』这个妇人,真的很相信老婆子的话,就想去杀死她的儿子,用他的血来祭祀天神。幸而旁边有人阻止著,并责骂她说∶『你真太愚笨了。你希望再得儿子,现在..
有一天,佛印禅师登坛说法,苏东坡闻说赶来参加,座中已经坐满人众,没有空位了。禅师看到苏东坡时说:人都坐满了,此间已无学士坐处。 苏东坡一向好禅,马上机锋相对回答禅师说:既然此间无坐处,我就以禅师四大五蕴之身为座。 禅师看到苏东坡与他论禅,于是说:学士!我有一个问题问你,如果你回答得出来,那么我老和尚的身体就当你的座位,如果你回..
从前有一批商人,预备到远方去作生意,要经过大海,不明白怎样走法,大家商量结果,请来一个领路的人。这样,他们就出发了。半路上,到了一处旷野中有一所供奉天神的庙宇,依照他们的习惯,必须杀一人来祭祀,方得通过这个地方,这批商人大家讨论,都认为在他们中尽是亲戚和同乡,不能杀死一个的,只有那个领路的人是外方人,不如杀他来作祭祀。所以就把那个领路的人杀了。等到祭祀完毕,他们又动身走了,可是因为没有领路的人而迷失..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参学师兄灵佑禅师,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沩山灵佑禅师斩钉截铁的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
佛陀于菩提树下得道证果后,于罗阅祇国弘法教化,后来又前往舍卫国度化众生,深得波斯匿王与百官的敬仰。当时,国内有位大商主,名叫波利,带领五百位商人出海寻宝,正当船只行驶于一望无际的大海时,海神突然现身于众人之前。海神双手捧水,问波利:海水与我手中之水比较,何者为多?波利回答:当然是您手中的水多,虽然大海浩瀚无边,难以计量,却不能拯救饥渴的人;相反的,捧在掌中的..
北宋宝元戊寅(1038),李都尉存勖临终前,特遣使者邀请楚圆禅师来京师(临安)最后见一面,信中说道: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仍以书抵潭,师敦遣之。楚圆禅师见书恻然,遂与侍者乘舟东下。在舟中,楚圆禅师作偈曰: 长江行不尽,帝里到何时? 既得凉风便,休将橹棹施。 到了京师,楚圆禅师与李公相会一月有..
石头希迁禅师他的肉身现在还供在日本横滨总持寺,石头希迁十二岁时,见到六祖惠能大师。六祖大师住在广东曹溪,而石头希迁正是广东人,六祖一见到他,非常高兴地说:可以做我的徒弟。 好啊!他十二岁就做了六祖的徒弟了。但是不幸,三年后六祖就圆寂了。圆寂前,一个十五岁的小沙弥见师父要去世了,就问他:老师百年以后,弟子要依靠谁呢?..
山东的香严智闲禅师有一次在法堂上开示道: 有人想要彻悟自己的本来面目,口衔树枝,脚不踏枝,手不攀枝,忽然听到树下有人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如果不回答他,就违反了出家人慈悲开示的本分,但是如果要回答他,开口便会堕落而失去生命!在这种情形下,该怎么办才对? 当时在座的大众,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大众有一位叫虎头招上座的禅者看到没有人能回答,就..
盘珪禅师在说禅时,信徒们总是把讲堂挤得水泄不通,引起了一外道的嫉妒,就决定到盘珪的讲堂找他辩论。 喂!禅师!盘珪正在说法时,外道突然在外面吼着,并说:尊敬你的人自会敬服你的话,但一个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服你,你能使我服从你吗? 到我这边来,我可以做给你看。盘珪禅师指着他的右边答道。 外道昂然地推开大众,走到右边。 ..
顺宗有一次问佛光如满禅师道: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如满禅师答道:佛从无为来,灭向无为去,法身等虚空,常住无心处;有念归无念,有住归无住,来为众生来,去为众生去;清净真如海,湛然体常住,智者善思惟,更勿生疑虑! 顺宗皇帝不以为然再问:佛向王宫生,灭向双林灭,住世四十九,又言无法说;山河与大海,天地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