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操尚书,与裴休、李翺同时,凡一见僧来,便施斋请饭,赠钱三百。 一天云门来了,便问:「三乘十二分教,自有座主,请问什麽是和尚行脚的事呢?」 云门说:「尚书这话曾问过几人呢?」 陈操说:「只是今天问上座。」 云门说:「那麽就放在一边吧!请问什麽是教意?」 陈操说:「黄卷赤轴。」 云门说:「这个是文字语言,什麽是教意?」 陈操说:「口欲谈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 云门说:「口欲谈而辞丧,..
世上每一个人,对于色声香味触等法,无始以来就在不断地串习。因此,当我们值遇世间妙欲的时候,每个人的贪心都非常大。但世间法究竟的意义为何?在处于世间法和佛法之中时,世间法又该如何做?作人到底该怎么作?所以在下面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作人的方法。 我们作为一个人,首先必须要依靠本尊和护法神,再凭借福德和前世的善业,这样就如国王拥有了手下的军民,自己的名声、财产等一切都能圆满自在地获得。 为了积累福德和亲..
舒州三祖山法宗禅师, 僧问:如何是佛? 师曰:吃盐添得渴。 问:如何是道? 师曰:十里双牌,五里单堠。 曰:如何是道中人? 师曰:少避长,贱避贵。 问:如何是善知识所为底心? 师曰:&ldq..
玄沙和尚垂示众僧道:每一位大师都要求我们去普渡众生。如果偶尔遇到下面三种病残人,又怎么济渡他们呢?失明的人,失聪的人,还有失声的人。要知道在瞎子面前举起禅杖或抖动佛子,他们都瞧不见;聋子听不见你讲经阐理的妙声;而对于哑巴,你要他开口则是万万不能。碰到这三等众生,该如何是好?如果不能普济这种身残之人,佛法又哪谈得上有神光灵验呢? 有一位僧人听过玄沙这番话后,便跑去问与玄沙..
秋天,有修行的弟子问禅师:槿花带露,桐叶舞秋风,如何从这些现象中了悟人生的真实? 禅师答道: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花落不因雨下,絮飞不因风吹。 禅师要求我们向内省视自己,洞穿花开自 会落,人生必然死的自然法则,而抱持着超越态度。 努力为死,也努力为生。..
大海不选尘,好花不择处,这意思是说,美丽的花儿,不拘开在那里,都是一样美丽。 深山里的纯净固然好,但眼前的花儿,也值得欣赏。只见古木不见花的深山,也许还不如浊世里有两株花朵,迎风招展,杂草里有三、五小瓣,生气蓬勃。这一种欣赏的态度,也是一种境界。 以欣赏的态度来生活的人,即使在朽木上,也能发现花开的境界;而看到花,就动手摘,对这样的人来说,..
秦国夫人计氏法真,大慧宗杲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计氏夫人法真,自丈夫去世、寡居以来,便开始学佛,屏去纷华,常年蔬食,修习布施等有为法。她的儿子魏公亦游心祖道,并从大慧宗杲禅师参学。 一日,大慧宗杲禅师派道谦禅师前来问候她的儿子魏公。魏公便挽留道谦禅师小住数日,为他的母亲说法。道谦禅师于是向法真开示参禅之道。 法真请问道谦禅师:径山和尚寻常如何为人? 道谦禅师道:&ld..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 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ldq..
有一次赵州从谂禅师提起一句禅话道: 佛是烦恼,烦恼是佛。 学僧不解,因而纷纷要求赵州解释,学僧们问道: 不知佛在为谁烦恼? 赵州从谂回答道:为一切众生烦恼! 学僧再进一步问道:如何可以免除这些烦恼呢? 赵州从谂严肃地责问学僧道:免除烦恼做什么? 又..
佛陀有一次在说法时,有一个女子就坐在佛陀身旁入定,文殊菩萨就问佛陀道:「佛陀!这个女子为什么能在您身旁就座,且入于三昧?而有智能第一之誉的我,为什么却不能呢?」 佛陀回答道:「你把她从定中引出,自己去问她。」 于是文殊菩萨就绕此女子三匝,并鸣指一下,但此女子都无动于衷,文殊甚至把她托至梵天,尽其神力,都不能使这个女子出定。 佛陀便道:「现在,就算有百千万个文殊,也没有办法使这女子出定。如果一定..
您问我答:一学人要到一禅师那里问佛是什么?刚敲门就被禅师揪住衣大声恶狠狠说:快道!快道!他目瞪口呆,禅师马上关门。一连几天,他都被问得目瞪口呆。最后一天,被禅师夹伤了脚,他痛得泪流,但突然明白了!大笑起来!!请问他明白了什么 不是东西:无佛 寂寞高手:他明白了,原来如此呀。加十分。 答非所问:脚很疼。 真心无语:知道痛了。 您问我答:要求依这公案讲具体他明白了什..
黄龙禅师住在净戒寺的时候,有一次,在那里与洞山圆禅师相见,黄龙默然无语,两人只是焚香对坐而已。从下午一直坐到深夜,洞山圆禅师起来说道: 夜深了,妨碍你的休息。 说完,就走了出去。 第二天两人各自回去,黄龙一回到自住的禅院时,首先迫不及待的向永首座问道: 你当初住在庐山的时候,认识洞山圆长老吗? 不认识,只听过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