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州禅师与沙弥在庭院里经行,突然刮起一阵风,从树上落下了好多树叶,禅师就弯着腰,将树叶一片片的捡起来,放在口袋里,在旁的沙弥就说道:禅师!不要捡了,反正明天一天早,我们都会打扫的。 鼎州禅师不以为然的道:话不能这样讲,打扫,难道就一定会干净吗?我多捡一片,就会使地上多一分干净啊! 沙弥又再说道:禅师,落叶那么多,您前面捡,它后..
在佛陀的故乡迦毘罗卫国,有一位富有长者,财宝不可称计,其夫人生了一个儿子,不仅骨相粗奇且力气强大,所以将他取名为「大力」。大力渐渐长大,生得高大强健、器宇轩昂,力大无穷若有拔山之势,乡里间没有一个人能胜过他。 一天,大力和亲友们出游,看到在尼拘陀树下静坐的佛陀,相好庄严,全身散发著光明,如千日般普照大地。大众为佛的威德所摄受,一个个向前问讯顶礼,退坐一旁,恭敬地请佛开示法要。佛陀为大众开示四谛法门,..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
唐代鸟窠道林禅师(741~824),浙江富阳人,俗姓潘。九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盖,便居于此,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又因鹊巢筑于居侧,人们又叫他鹊巢和尚。 唐元和十五年,文豪白居易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
唐代丰干禅师,住在天台山国清寺,一天,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稚龄的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问了附近村庄人家,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不得已,只好把这男孩带回国清寺,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大家都叫他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安住下来,渐渐长大以后,上座就让他担任行堂(添饭)的工作。时间久后,拾得也交了..
灵树如敏禅师的灵树院,二十年来都没有人负责首座之职,每当人家问起,禅师就回答:我的首座刚刚出生啊!又有人问,即答:我的首座正在牧牛啊!再有人问,即答:我的首座正在行脚之中。等语回答,便问的人都不知所故。 有一天禅师忽然命令大众撞钟击鼓,并吩咐至山门迎接首座。正在寺众们讶异中,云门禅师飘然..
隐峰禅师准备入灭的时候,问众僧:各方禅师在迁化的时候,有的作吉祥卧而去,有的安详地跏趺坐逝,有的站立而逝,你们有没有见过倒立而终的吗?众僧面面相觑,隐峰禅师莞尔一笑,双手撑地,倒立而起,悠然而逝。..
有一位神赞禅师聪明绝顶,他原在本州(今福建省福州市)大中寺习禅道,由于不得法,未有丝毫进展。后来他到各地云游,寻师访道,跟百丈禅师学习多年之后,他又回到大中寺住下。日日参禅,境界不同往日。 某日,他看到一位老和尚在窗下研读佛经,正好有只蜜蜂迎着窗纸亮光嗡嗡不停地撞着,想飞出去。 神赞站在一旁信口说出:世界如许广阔不肯出,却钻它故纸,不知何年何月才出得去? 老和尚骤闻..
坦山是明治时代的禅宗学者。在帝国大学教授哲学的他平日从不遵守戒规,喝酒吃肉,百无禁忌,非常的逍遥自在。坦山的朋友云升属于真言宗,性情刚好与他相反,清规谨守,丝毫不犯,从不饮酒外而且过午不食。 一天坦山正在家独酌,云升刚好来方。身为佛教徒本该滴酒不沾的,但是坦山并不顾忌,反而爽朗的喊道: 哎!兄弟,要不要来上一杯。 我从来不喝酒,云升义正词..
【地藏种田】 指地藏院桂琛以种田吃饭答其法嗣修山主(龙济绍修)之参究佛法,以显示真实佛法存在于平常之行止中。从容录第十二则(大四八二三四下): 地藏问修山主:甚处来? 修云:南方来。 藏云:南方近日佛法如何? 修云:商量浩浩地。 藏云:..
有一地方首长去拜访白隐禅师,请示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的呢?或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到真实的地狱与极乐。 白隐禅师立刻将脑中所能想象得到最恶毒的话辱骂他,使得这位长官十分惊讶。刚开始时基于礼貌的关系,长官都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并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木棍就往禅师身上打去,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