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赵州从谂(读shen3)在佛堂前扫地,有僧人问赵州道: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赵州答道: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 那僧人又问道: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 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
禅师在扫地,有人问大禅师为什么还要清扫寺院?,禅师回答:灰尘从外面来的,问道:既然清扫寺院,为什么还有灰尘?回答说:又是一点 僧人认为清静寺院,自然没有灰尘,对于这种看法,本身就是一个迷失,所以说:又是一点(灰尘)..
有一天,赵州从谂在佛堂前扫地,有僧人问赵州道:你是得道高僧了,怎么还扫地?赵州答道:尘埃是从外面飞来的。 那僧人又问道:这里是清净圣地,怎么会有尘埃? 赵州说道:瞧,又飞进来了一个尘埃。..
一次, 有一僧问清凉文益禅师道:声与色这两个字,什么人能参透? 清凉文益却对众门人说道:大家说说,这僧参透没有?如果你们领会这僧的问处,参透声色是不困难的。 声、色是六镜(或称六尘)中的两境,指耳和眼所感觉认识的两种境界。这是人人都能参透的,故答在问处。这是清凉文益禅师的所谓&ldqu..
法远圆监禅师在未证悟前,与天衣义怀禅师听说叶县地方归省禅师有高风,同往叩参。适逢冬寒,大雪纷飞。同参共有八人来到归省禅师处,归省禅师一见即呵骂驱逐,众人不愿离开,归省禅师以水泼之,衣褥皆湿。其它六人不能忍受,皆忿怒离去,唯有法远与义怀整衣敷具,长跪祈请不退。 不久,归省禅师又喝斥道:你们还不他去,难道待我棒打你们? 法远禅师诚恳地回答道:我二人千里来此参..
翰林学士苏东坡,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忽有省悟,因而作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表明心得。 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 不识卢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
道闲禅师后应闽帅之邀请,居罗山开法接众,号法宝禅师。 道闲禅师接人,活泼而机智。 曾有僧来参,师问:名甚么?曰:明教。师曰:还会教也未?曰:随分。师竖起拳曰:灵山会上,唤这个作甚么?曰:拳(权)教。师笑曰:若恁么,唤..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做功夫,作了简明而中肯的开示,堪称学道者参禅指南。现摘其大要如次,供读者参考 O学者先发破生死之心,要观破世界身心,皆为假缘无实。O要疑生从何来,死向何去。O死之一字贴在额上,如一身全死去。O不得耽著静境。O不得循人情。O全身一个疑团,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山,不见水,一切可亡。O工夫不怕..
参禅 公案 流传到今天的公案,是禅宗师徒间的对话、教诲和名言。名言不专指言语,因为往往师父和弟子都没有说话。禅宗不立文字,所以不光是指文字、语言而已,还包括了所有的沟通方式。公案里的动作、说辞只不过暗示答案,并不直接提供答案。 一个对禅体认不足或不了解禅修特质的人,公案对于他,就像是疯..
存奖禅师的剃度恩师是盘山有院晓方禅师,又曾经到锺陵向当时有仰山小释迦之称的仰山慧寂禅师参学。在此之后,便到临济义玄大师处,依止于义玄大师,并担任义玄大师的侍者,直到义玄大师示寂。其间,跟随着义玄大师,到河北魏府的观音寺江西禅院弘法。 义玄大师示寂后,存奖禅师便到他的师兄三圣慧然大师那里参学,并担任首座。在当时,他常说:我向南方行脚一遭,拄杖头不曾拨着一个会..